臨安城,九月底的時候,原先宮殿的廢墟上已經重新建立起了一座建筑,趙竑燒掉了暮氣,趙誦在暮氣的地方建立起了朝氣。
落成之后,太上皇趙竑親筆提了“武學”二字,趙誦則在門口立了一塊石碑興文崇武,一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
在武學的對面則是武成王廟,專門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
趙誦之前還在糾結這個武學校長誰來當,后來他知道只有皇帝掌握了武學,武學才能在大宋興盛起來。
武學重開之日,朝廷各地報紙熱烈地報道了一番。
雖然還是有反對聲,以太祖那個年代說事,但最后還是沒成功,他們就像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當中。
今年的第一屆學生大部分都是從軍中來的,只有少部分是通過參加考試進來的。
來這里的士兵,他們不想一輩子當個碌碌無為,窩囊透頂的士兵,而是期待有一天能領兵打仗,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除了士兵之外,會稽縣陸家的子弟全部報了名,因為受到了陸傳義的感召。
他們是通過考試進來的,直接包攬了甲等乙等的全部名列。
十月初,經過遴選之后,武學最終招收了一千名士兵,他們在畢業后,都將成為軍官,比士兵的等級還要來的高。
武校教導的名額大多數給了去年抵抗韃子入侵的名將頭上。
然后又設武學博士等官,給德高望重,但因為年紀太大了,不能親自教導的老人。
其余的設置趙誦還在優化當中。
譬如乾道七年1171年詔武學該赴解試人,以五十人為額。淳熙五年1178年置武學國子員。慶元五年1199年,諸州州學置武士齋舍,按其學生武藝而選任官員,閑時耕種,“籍在官荒田,以備餼廩”。
趙誦知道武學設置要隨時間的改變而變化,如今是重開后的第一屆,也是為了應對將來北伐。
現在來說,武學生在武學學習的不僅僅是弓馬武藝,還有軍事策略等。
在兵法上,朝廷給武學的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等等,據說還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一些兵法,只有趙誦見過,劉整、夏貴、李庭芝等都沒有見過。
比當年宋神宗時期的約定的七種兵書還要多。
在課堂上這些武學生還有幸見到了模擬地非常不錯的沙盤。
這些沙盤制作精良,都是從去年戰場上下來的。
其中包括了巴蜀戰場、成都戰場、洞庭湖戰場等。
武學生們在知道了去年一戰的慘烈之后,無不驚嘆,大宋能取得勝利實屬不易,付出了無數人的犧牲。
對著光輝的過去,他們也希望將來能在北伐之中發揮作用。
除了沙盤模擬之外,還有去年戰場上退役下來的兵器。
這些兵器包括冷兵器與熱兵器。
大部分人只見過冷兵器,尚未見過熱兵器。
還有一些從戰場上繳獲下來的兵器,也被劉整他們帶到了教室里面來。
它們都成為整個戰場的見證者,如今被用來教學用途。
聽說皇帝要來武學,這群學生非常激動。
趙誦親自去了武學第一屆的典禮上。
大部分武學生也沒想到皇帝會這么年輕,據聞去年抵抗韃子入侵之際,皇帝是以太子的身份去的,而且皇帝還參加了幾場戰役。
更讓這群武學生不解的是,皇帝居然穿的是普通的衣服,和他們身上穿的好不到哪里去。
臺上站著的趙誦也沒想到武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凝視到了他衣服上來。
他這身衣服是根據唐代圓領服改做的,這一穿,身材顯得非常的魁梧,同時又顯得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
趙誦這次穿的這件衣服,希望將這衣服作為他們的校服。
而紡織廠那邊已經將校服都準備好了。
他們后來還記得皇帝在典禮上說過的話。
皇帝說的話并不長,但鏗鏘有力、簡潔明了,他們聽得懂。
“朝廷重開武學,是為了日后北伐。”
“有句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們來報考武學就已經走出了第一步,這很好,我很欣賞你們。但未來的日子里,你們要學的很多,你們要聽教導們的話,他們是你們的老師,會教你們如何指揮一支軍隊打仗,會教你們如何如何排兵布陣。”
“你們知道什么是武么那就是止戈為武”
“在百姓眼中,你們是強者;在你們眼中,百姓是弱者,習武者要保護百姓,強者要保護弱者,勿要讓百姓受到傷害”
“以后你們就成為軍中的軍官了,要以此為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