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商號中,楊安時將燕京的情況和王安說了一些,在聽聞張雄飛成為蒙古人御史臺的官員之后,王安問楊安時“像張雄飛這樣的人才有多少”
“目前來說只有張雄飛一人,不過我們打算派精明能干的人,不知陛下那邊可有人選”楊安時覺得他訓練的這些人雖然獲取情報的能力不錯,大部分也只能在底層為小吏,而要在蒙古內部官職混得越高,就需要真才實學,需要王文統這樣的人才,不過王文統的品行不行。眼下除了張雄飛,楊安時暫時還找不到。
“楊老先生這邊真沒其他人可用”
“楊光明他們打打雜可以,但要參政,他們的才干不堪重任,畢竟他們沒讀過多少書,最多只能當個小吏”
“既如此我這就給陛下寫信,讓他遴選一些人來”王安感覺此事重大,隨后就下去寫信去了。
寫完信后吩咐了人,將信函送出去之后,王安才繼續與楊安時正談燕京的情況。
楊安時道“老夫認為,如今就是如何讓阿里不哥與忽必烈兩敗俱傷,然后借李璮的力量取燕京”
“陛下之前曾寫信給我們,需要我們繼續暗中聯絡阿里不哥的人,不過阿爾斯楞的力量還不夠,我們需要很多個像阿爾斯楞一樣的人,與蒙古王廷聯絡。”
王安問道“那先生可有其他聯絡的人”
“當年我確實派人去王廷,因為陛下和我說過這件事情。后來我回燕京之后確實也派了人,不過現在那人被阿里不哥派到其他地方去了,具體什么地方,我也不是很清楚。”說完他就拿當年趙誦交給他的一個厚本子。
這本厚本子上寫了很多人的名字。李彥簡、孫家父子、也黑迭兒、劉秉忠、郭守敬、竇默等人能到宋國,都是這個本子的功勞。
楊安時覺得他光靠趙誦給的這個本子,就能贏得這場戰爭。
王安道“沒消息確實棘手,現在我們就靠那個阿爾斯楞與和林的人聯絡了。”
楊安時卻說“阿爾斯楞完成使命之后就回漠北了,他畢竟是蒙古人異族人非我同類,其心必異所以我們得換個人來”
“也是,這是他與陛下的交易,交易完成之后,他就可以遠走天涯了。”
“既然阿爾斯楞靠不住,那我們要換種方式了。眼下我們要重新開始布局燕京城”楊安時鄭重其事起來,“張雄飛和我說,姚樞自來了燕京,重置中書省之后,又尋了不少施政之才,在他治下,解決了不少蒙古內政的弊端,更何況有王文統這些人在,所以你看到現在燕京城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些都是姚樞他們的功勞可惜當初老夫沒有派人將姚樞抓過來否則的話,忽必烈也不會這么快就崛起了”
“忽必烈當年就是依靠那幫金蓮川幕府的漢人才發家的,姚樞是忽必烈非常仰仗的幕僚,此人不亞于劉秉忠,他若消失,必然會震動整個金蓮川,到時候忽必烈必然派出重兵搜尋,而且此人一直待在開平留守,去年也沒隨軍出征,我們沒有下手的機會總之我們不能讓忽必烈太強,否則到時候忽必烈統一北方之后,就會揮兵南下,對我朝局勢不利”
楊安時感慨起來,隨后說“幸好我們現在有了聰書記和竇夫子他們”
“如今我們就需要忽必烈他們雙方勢均力敵,這樣才會兩敗俱傷,而現在忽必烈顯然要強過阿里不哥,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忽必烈元氣大傷,最好是徹底消滅忽必烈。”
聽了王安說的,楊安時贊嘆點點頭。
“在燕京城,老夫可以隨便讓某個人消失,要那個人消失之前,必然要做很多安排”
“眼下關鍵時期,楊老先生勿要亂動人馬”
“可惜現在無人掌兵”風聲的人沒在蒙古人的樞密院和兵部握有兵權,而兵權這個東西一般都是忽必烈身邊親近的人,楊安時也知道從這一點上他們是行不通的。
不過現在王安來了燕京,這邊就多了一個謀劃的人,而且王安年輕,有過出征的經歷,又曾讀過私塾、至少通曉經義、文書,能文能武,與張雄飛不遑多讓,而且王安也是皇帝趙誦身邊的親信,據說當年王安曾收留給趙誦呢。
楊安時更放心將風聲大部分的事務托付給王安了。
“今日我與老先生相談甚歡,先說這些,我打算去街上看看燕京的情況,也好了解個透徹等回來之后,再與楊老好好談談”
“也罷,老夫身體不佳,就讓光明和思亓qi他們陪你去燕京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