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天氣分外炎熱,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要融化了。
此刻雙方停戰了,空氣中隱約傳來尸臭味,讓忽必烈一陣干嘔。
這時候有將士上來了。
忽必烈忙問“李濞,王一単可找到”
李濞也找了很長時間,還沒找到,無奈說“陛下,恐怕此人已經出了開平城了。”
“那就派人去找,找到后直接碎尸萬段。朕要滅了他九族”
“是。”李濞下去了,派了更多人在城內搜尋。
忽必烈越想越生氣,他料定此人就是阿里不哥派人刺殺他的。
那些藥若是長久用下去,必會一直依賴,而且是終生那種。
這就是可怕之處了。
到了下午的時候,忽必烈以為阿藍答兒還會攻城,卻沒想到只留了城南的軍隊繼續攻打。
而阿藍答兒主力大軍直接在十里外駐營了。
忽必烈覺得對方的這種打法并沒有錯。
不過城南那邊也沒有傳來破城的消息,只要守城這邊沒出狀況就萬事大吉了。
古語云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階段確實如此,再往后拖得敵軍疲乏,開平就能騰出手來收拾這群亂臣賊子了。
忽必烈笑罵了一聲,要說亂臣賊子,他和阿里不哥都是,都對蒙古大汗的位子覬覦了很久。
但汗王的位子是爭搶出來的,草原的傳統歷來都是如此。
他不需要那些蒙古宗王與王公貴族的認可,在政治理念上他就和那些食古不化的漠北王公不一樣。
蒙古的舊制度是不符合這個時代發展的,只有推行漢人的那一套才行。
他是堅定的漢化政策執行者。
他認為只有他才能壯大蒙古帝國,最終締造一個偉大的帝國。
但是忽必烈忽略了一個現實問題,因為漢化政策與草原政策的矛盾,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分裂,這是他看得到的,卻解決不了的問題。
忽必烈對著烈日向長生天祈禱起來。
見忽必烈站在烈日下,邊上親衛擔憂道“陛下,你身子要緊,還是先去行宮歇息。”
忽必烈也感覺有些累了,他再次看了一眼。
放眼望去,各軍將士都在準備戰斗。
開平城破損的地方也在加緊修復當中,為的就是應對阿藍答兒突如其來的襲擊。
他還有張柔、史天澤等猛將。還怕區區一個阿藍答兒么
夜色逐漸深沉,草原上的氣溫比白天的時候要低上好幾度。
阿藍答兒營地。
此時各營正在就地扎營,與六十里外的主軍大營形成掎角之勢。
這時候有將士提議夜襲,卻被阿藍答兒否決了。
他知道今日作戰雙方都得不到半分便宜,如果在晚上作戰,這里是忽必烈的地盤,他們更加沒有優勢了,反而會陷入被動的局面。
所以天一黑,他就立馬回撤,駐扎此地。
“忽必烈不是一般的叛賊,我們還是小心謹慎,今夜預防他夜襲”
阿藍答兒等了一晚上,忽必烈也沒有夜襲。
這讓他非常苦惱。
次日一早,阿藍答兒埋鍋造飯之后繼續派人攻打開平城。
只是與昨天相比,今日的攻勢有些減弱。
聞阿藍答兒再攻,忽必烈披上盔甲再次登城。
忽必烈打過無數仗,一眼就發現阿藍答兒的攻勢要比昨天弱了不少。
按照以往對阿藍答兒的認知,或許是兵力不足,糧草兵器也不夠的緣故。
又覺得這次阿藍答兒南下,一定藏著什么,否則按照對方性子早就出兵攻打開平了。
史天澤看出了忽必烈的擔憂,一馬當先請命“陛下,請讓老臣派兵出戰,滅了阿藍答兒”
忽必烈拒絕了史天澤的要求,轉而道“不必了老將軍,他們手上有火器,等耗盡之后,你們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