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如今的破壞程度比較大,要恢復生產需要很長的時間。
劉太平是馬前卒,也是炮灰。
趙誦終究要得到關中。
此時劉秉忠給趙誦分析情況。
“陛下應該先答應劉太平的請求。”
“好。”
劉秉忠繼續說“郭侃在洛陽,忽必烈帶著兵馬朝著李璮而去。”
“史天澤與張柔則在兩國邊境,應付我們北上。”
“李璮與李將軍在一起,似乎李璮的野心不小,想直接占據燕京一帶,好自立。”
“山東的其他軍隊則在穩定山東的局勢,應對忽必烈對山東突如其來的手段。”
“淮北有李庭芝夏貴將軍、襄陽府有呂文德他們,關中有楊文安將軍如今的局勢還是掌握在我大宋手中,陛下的手中。”
劉秉忠一一分析起來。
趙誦點點頭,卻說“來往臨安的都是奏報,都是文字上的,不能對前線做出判斷,我還是擔心中原的局勢,畢竟要親自看到才好。”
“陛下這是要”劉秉忠問趙誦,然后用一種懂王的眼神看向趙誦。
見到劉秉忠復雜的眼神,趙誦心說難道我的心思被這個和尚猜到了
這不可能啊
此時的劉秉忠隱約間覺得天子腦海中有親征的念頭,畢竟當年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曾出征蜀地,楚地,還戰勝了忽必烈。
不過現在趙誦的情況有些特殊,畢竟是大宋天子。
戰爭的情況非常殘酷,萬一在戰場上出現意外,大宋的政局會造成非常大的震蕩,甚至會滅亡。
這是劉秉忠不希望看到的。
而且現在大宋朝堂內外有那么多的名臣賢將,更加不需要皇帝親征了。
再說現在太子還是個小屁孩。
皇帝的子嗣還很稀薄
除非太子成年,而且能治理國政。
否則到時候就會出現主少臣疑的局面,對國家來說是件壞事。
趙誦沒想到劉秉忠此時腦海中已經考慮很多遍了。
劉秉忠忽問“陛下是想親征嗎”
趙誦點點頭“劉先生應該知道我的想法。”
劉秉忠一副擔心的樣子“可是現在蒙古還很強大,這仗打起來要花很長時間,陛下也知道兩國一旦真正開戰,那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的確如此,不過我也只是在后方出謀劃策,這次我打算帶你們一起去前線,就比如當年忽必烈帶著你們。”
竇默忽然道“陛下這是要將朝廷搬到北方去”
“確實如此,這次親征,我還有一個目的,打算去看看燕京這座城池,將來或許能成為我大宋的國都。”
“為何要去燕京”
有人問“陛下放棄舊都了么”
趙誦卻說“舊都殘破,地處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當年就是固守舊都,才會導致被金人圍攻,我大宋才南渡臨安城。而臨安,終究偏安一隅,將來若要一統天下,勢必要重新選擇都城,而臨安只適合當下。”
“再者,并不是我要放棄舊都,而是舊都的所有條件加起來,都不是我現在考慮的。而燕京,北面有窮山峻嶺,可以防御漠北草原上的敵人,又可以北控漠北,東面又靠近大海,我宋國海路暢通,以便海運,再者又可通往東北,那地方有不少肥沃的土壤,可以種植更多的水稻作物,產量也不少。”
“所以最終我覺得燕京不錯,你們覺得如何呢”
“陛下慧眼獨具,燕京確實可以作為都城,這次陛下讓李將軍打下燕京,應該打算作為新都的考慮。不過燕京新定,人心還很浮動,陛下應該先把中原打下來,再把山東控制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