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忽必烈此時已經到了河間府,離李璮也越來越近了。
這個時候,忽必烈收到了南線的戰報。
他的表情變化地非常豐富多彩,錯愕地站在原地。
他難以置信,于是再派人到南邊打探消息。
可之后得到的情報,讓他的心拔涼拔涼的,在十一月的冬天如同墜入了冰窖。
忽必烈冷冷地看著戰報上的情況。
仇榮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該如何向忽必烈解釋。
眼下張柔與史天澤都被宋軍俘虜了,朝廷一下子損失了兩員虎將,連帶好幾位其他小將,蒙古的實力大大受損。
而且宋國也將戰線從大散關淮水一線推進到了關河一線。
情況十分緊急。
忽必烈知道當務之急還是先滅了李璮,收回燕京再說,于是命軍隊繼續開拔,朝涿州而去。
出河間府的第一日,氣溫驟降,天空忽然飄下大如席的雪花。
紛紛揚揚的雪花從天而降,頓時塞滿了整個世界。
蒙古將士們單薄的衣衫,頓時凍得他們瑟瑟發抖,這是忽必烈始料不及的,原本他能很快到涿州的,但因為軍中有細作放火燒了他的糧草。所以忽必烈就不得不在河間、真定這些地方調集一批糧草過來,所以一來二去就耽誤了不少時間。
在這樣的日子出兵,很容易凍死不少人,屬下仇榮勸忽必烈。
但忽必烈執意要出兵,這樣嚴寒的天氣對蒙古人來說只是小意思而已。
忽必烈認為,涿州那邊應該下的雪更大。
而李璮素來對他的士兵苛刻,應該也不會有什么絕佳的避寒的衣物。
他認定這是一個絕妙的進攻機會。
于是忽必烈信心十足上路了。
涿州
面對漫天的大雪,李璮有一絲慶幸。
幸好之前沒有遇上忽必烈的軍隊,而這時候有突降大雪,忽必烈更不會攻打他了。
李璮也慶幸,他軍中人手一件棉衣,遇上這樣嚴寒的天氣也不怕。
只是李璮不知道的是,若不是宋國在背地里努力,忽必烈早就擊潰李璮的軍隊了。
李源還是在第一時間收到了河間府的軍報。
聽說忽必烈北上討伐李璮,他第一時間就做好了軍事部署。
在做好部署之后,他把忽必烈北上的事情告訴了李璮。
李璮聽了很是不信,因為現在的積雪深度都快有一個人的膝蓋這么高了。
忽必烈用兵如神,會忽略這個現實么
李源也知道李璮不相信,但這就是事實。
李璮不得不做好應對措施。
李源出去后看了李璮一眼。
李璮的確扶不起。
將來戰敗是大概率事件。
這時候,李源想起皇帝在臨安說過的話。
朝廷和李璮之間一直一來都是相互利用的關系。
他知道后續該怎么做了。
登州
這里的風雪并不大,但是海風很大,此時海洋上有了浮冰,今年也同樣如此。
宋軍為了不讓靠海的海域結冰,每日都在渤海上破冰。
這樣的天氣十分糟糕,但宋軍知道他們現在的補給大部分都是靠著海運。
登州這邊雖然物阜民豐,但山東其他地方還很貧瘠。
朝廷為了北伐戰略,勢必要從南方運來不少糧草和兵甲。
這一天的早上,沙門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