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秦風:無衣的歌聲,然后是邯鄲城趙民的喧囂之聲。
秦王沒出門,在門縫處偷偷的看了一眼就回屋繼續睡,心里罵著,這白暉到那里都不安份,這一出搞的是什么意思。
秦王不知道的是。
當秦國的旗幟升起的時候,不止是秦軍,連同在邯鄲城作生意的秦國商人都有一種爆表的自豪感,有許多秦民特意從邯鄲城很遠的地方趕過來,就為了看一眼秦國的大旗,以及那站在旗下如木雕一般,卻是威武無比的護旗秦兵。
無甲又如何?
秦軍的威武在精氣神,不是靠那華麗的甲胄。
氣勢!就是秦軍的甲。
不止是秦民,趙國的貴族們也組團來看了。
公子勝問趙奢:“比起秦軍,我趙軍如何?”
“不如秦軍。”趙奢說的是實話。
作為一名未來優秀的統帥,趙奢看的出來秦軍的氣勢恢宏,僅八名秦軍站在那里,就讓人有種敬畏感,沒有一個趙民敢靠近那旗桿十步之內。
公子勝對趙奢說道:“秦軍的衣服,很古怪。與禮完全不符,可為何看起來還不錯。”
這也就是在趙國,換另一個國家秦軍這樣的打扮肯定會被鄙視。
趙國自十幾年前開始改變,推行胡服騎射。
其胡服,就是衣長齊膝,有褲子,這個時候的褲子沒襠,只是兩根褲腿最后系在腰上。然后緊袖,用帶鉤束腰,穿靴子(此時在趙國,靴子稱為絡鞮)。
趙國為了改變周公留下的服飾禮儀,也是經歷了一段風波的。
事實上證明,窄袖短衣便于射箭,長褲加上一塊皮襠便于騎馬,所以慢慢的趙國接受了服飾的改變。
所以趙人對眼下秦軍這種打扮,倒還勉強能接受。
但相比趙國胡服的改變,秦軍這大膽的改變更為徹底。
趙奢在仔細的觀察之后說道:“公子,秦軍騎兵必強于我趙國。”
“為何?”
“衣著!”
趙奢對自己的觀點很自信,秦軍連服飾都改變了,更何況騎兵其他的裝備呢,一般來說,服裝是軍隊裝備之中最后才會改變的,也就說,實在找不到其他變革的辦法,才開始改服裝。
至少趙國是這樣的。
另類的服裝,完全不同于周禮,罵的人不在少數,但更多的人,看到的卻是一種精神抖擻的秦軍,以及秦軍的威武之勢。
秦軍升旗儀仗,秦軍顛覆周禮的裝扮,在整個邯鄲形成了巨大的話題圈。
而白暉呢,又回去睡了。
用白暉的說法就是,你們愛說什么便說什么,你們這些笨蛋,可知道若是秦軍都穿上這樣的軍裝,我要省多少麻布嗎?
不要長衣,光是下擺就能制作到條褲子。
那大袖子,我能制作兩件衣服好不好。這省下的就是掙下的。
三天后,趙王宮設宴。
宴會上自然不會談什么正事,宴會之后在趙王書房之中,只有趙王、秦王、白暉、田不禮四人坐下商談結盟事宜,連書吏都沒有安排。
“趙王尊上,外臣斗膽問一句。趙國眼下可有二十萬可用之軍?”
白暉先開口,直接挑明了趙國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