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一代燕王還搞出什么禪讓的事情來,搞的燕國幾乎破碎。這一代燕王倒是一個明主,可惜他兒子不少,卻沒有一個好兒子。
整個燕國,真正有才的人也很少,很少。
白暉住下之后,閉門謝客。
所有來訪的客人都交給文蘿去打理,至于如何折騰新燕王,白暉還沒有想好。
接下來的日子,白暉只吩咐人準備了一間客房,然后就天天把自己關在書房里,就連范雎都不知道白暉在干什么。
白暉坐在一副地圖上,身邊有著無數紙張,都是加厚的粗草紙,眼下紙坊還制作不出來雪白的紙,都有些發黃,不過這已經很出色了。
白暉用銅制的蘸水筆,稀釋過的藍色染料當墨水。
地圖正是高麗半島的地圖,當然眼下還不存在高麗這種東西,所以這地圖白暉稱呼為史前棒子半島。
紙上寫的是白暉內心的計劃,清一色的后世簡體字,就是白起在這里也未必認識,更何況其他人。
此時的燕國都城位置就是后世帝都的房山區。
從燕國都城到海邊,有著好幾條水路,以眼下的造船業,中型船只沒有半點問題。
這個時代黃河沖積平原比后世差了很多,從燕都到海邊直線距離也就是一百六十里,但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很難在河道出海口找到一處穩定的實地港口。
若要靠人力去建,這個成本太嚇人。
燕國最缺少什么呢?
白暉一邊想一邊在紙上寫著。
白暉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上面這樣說,燕國在北,遠離了天下諸侯的核心圈,過于的孤立不利于交流與成長。
各國的紛爭與戰爭似乎與燕國無關,燕國也學不到好的經驗,也歷練不出人才。
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沒爭、沒打、沒經驗。
然后就是燕國在此時的良田區太少,地理位置限制的燕國的農業。再加上燕國并不熱衷于商業,也沒有什么與列國交換的。
燕國真是弱的可憐,被中山國與齊國差一點滅了。
白暉記得那紀錄片中有講過,秦與趙長平之戰后,趙國死傷那么慘重的情況下,燕國以五倍的兵力攻趙,結果被趙國虐成了狗,主將被殺,軍隊潰逃。
燕國……
白暉在紙上寫了三個字:沒救了。
確實,白暉想來想去,也想不出用什么辦法讓燕國變強,所以白暉放棄了,燕國只要在未來的十年、十幾年內拖住趙國一條腿,就已經是最大的價值。
至于替燕國練兵,這絕對不可能。
打辰國是為了給秦國練兵,而且至少要打一年半時間,那時是一個長期的戰爭,然后一路往北,打過長白山后再往北,這才是白暉真正的目標。
燕國充其量就是一個擋下趙國的屏障,連補給與中轉基地都算不上。
白暉在燕都安靜的住了足足有十天之后,燕易王后到訪。
這一次白暉沒有閉門謝客,他在這十天時間里等的就是燕易王后,等易王后下決心,或是說易王后身邊的利益集團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