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父親人呢?”女子急忙問。
她父親被人砸了一罐子,額頭上腫了個包,正躺在屋里休息。
向來堅忍的女子終于嚎啕大哭了起來,兒子也跟著一起哭。
一大一小兩個淚人,活生生把昏睡的父親給哭醒了。
“沒事了,”父親伸手擦擦她眼淚,目光溫柔,“為父打點了官府,那些人不會再來了……”
女子抽泣著點點頭:“嗯……”
父親微笑看向這個小外孫:“這孩子……叫什么?”
孩子吸吸鼻子,歪著頭眨了眨眼睛。
“嬴政,是秦國王子嬴異人的兒子。”
“他父親人呢?”
女子低下頭,不說話了。
“那他什么時候能來接你們?”
女子搖了搖頭,她不知道,她什么都不知道,只一轉眼,呂不韋和嬴異人就同時不見了,半句鬼話都沒留下。
秦趙關系這么緊張,沒準不會來接了。
父親嘆了口氣:“為了你母子二人的安全,不能叫嬴政了,就叫趙政吧。”
“好。”
……
……
(emmmmm……所以,這是一個丈夫和自己的前男友私奔的故事吧?)
……
【關于趙政】
學界主流的三種說法是:
1.秦國嬴姓趙氏,祖上傳下來的。“趙氏之先,與秦共主”巴拉巴拉巴拉……
2.出生于趙國,以國為氏是當時的習慣。
3.為了保命的權宜之計,這也是本書采用的視角。(因為可以造故事嘛,這不又多了一章出來?黑黑黑。)
其實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秦政,可是……好奇怪啊。
大家明明都習慣管秦始皇叫嬴政,秦政是誰?勤政愛民嗎?
細心的讀者應該會發現,本書沒有特別區分姓與氏,全部都當成姓。
因為實在太別扭了,一會兒氏一會兒姓,讀起來肯定會很亂,那個年代也是亂糟糟的,很多東西在古代也都有其他叫法。
被子叫寢衣,咸醬叫醬,酸醬叫醢(你看,念都不會念,音同海)。
木頭做的弓箭叫矢,竹子做的才叫箭(看它的竹字頭)。
寬木條做的書卷的叫牘,細竹條的才叫簡(再看它的竹字頭)。
大豬叫彘,小豬叫豚(還記得青禾軒做烤乳豬時,蘇嘉要做的炮豚嗎?)
狗叫——哦,狗就是狗,雞也還是雞。
呃咳。
所以書中的絕大部分用詞,全都是為了照顧現代習慣。
太亂了!統一哈,統一習慣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