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甫州,禹倉縣。
群山腳下,一座白墻青瓦的宅院隱于綠蔭之中,宅院最西邊的一處小院落四周被許多菩竹覆蓋。
一個約莫十一二歲的小丫頭提著食盒,穿過菩竹小徑,來到一間屋子門前,叩了叩。
“顏姑娘,這會可忙完了”
顏婧兒聞見聲音,從窗邊探頭出來,笑道“快了,師父讓我撰錄周禮注疏四十二卷,現已只剩最后一卷。”
“先吃飯吧,”小丫頭叫谷靈,是廖老先生府上管家的孫女,她說道“山下有人送信來了,說是姑娘家里人寫來的。”
顏婧兒眼皮微動,片刻,停筆起身。
谷靈進屋,將食盒擺在桌上,然后從袖中掏出信箋遞過去“剛剛送來的,正好我來給姑娘送飯,就一道帶來。”
“多謝谷靈妹妹。”
谷靈咧嘴一笑,露出兩個小虎牙,行了一禮后,轉身出門了。
顏婧兒坐在飯桌前,邊嚼飯邊沉默地睨著那封信箋,上頭空白一片,也沒署名。
那人慣來寫信都是這樣,外頭什么都沒寫,里頭也是薄薄一張紙。寫的內容也沒什么新意,幾乎都是問她住得可還習慣,學問做得如何,可否遇到什么困難。
有時候,不用拆開信,她都能知曉里頭內容是什么。
想來這一封也該是如此。
顏婧兒定定的瞧了幾眼,將信推開了些,把那盤干筍炒肉搬到近前。
自從跟著廖老先生來了禹倉縣后,她就住在這座山澗的別莊里頭,莊子頗大,仆人也多,除了廖老先生的家人居住在這,還有廖老先的五個學生也住在這里。
五個學生當中,年紀最小的要數她了。
不過兩年去,她如今也十六了,用谷靈的話來說,她已經是個大姑娘。
甫州地處西南,空氣潮濕,一開始她是不大習慣的,但后來漸漸的也喜歡上這邊寧靜的生活。
每日晨起,做的事就是跟著師兄師姐們去給師父請安,之后便是圍坐一處,聽師父講學,然后栲校學問,偶爾也會跟隨師父出門游學拜訪。
但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她自己宅在小院子里看書,做功課。
她很喜歡這處幽靜的小院,雖偏僻了些,但好在鮮少有人來打擾。看書看得累了,就搬張椅子坐在院中曬太陽。
院子里種了花藤,藤蔓攀著矮墻一直延伸到屋頂上。春天之際,細小的繁花開滿整個院落,清風拂過,還能聞到淡淡的幽香。
顏婧兒慢條斯理地嚼飯,那盤干筍炒肉幾乎被她吃光。
香蓉從外頭抱著晾干的衣裳進來,見桌面上放著封信,問道“姑娘,大人又寫信來了”
顏婧兒淡淡地嗯了聲。
“姑娘為何不拆開看”香蓉道“姑娘來甫州兩年,大人寫了許多信過來了吧哎呀,奴婢都記不清了。”
“興許再過不久,就可以回京了呢,姑娘,你說大人會不會派人來接我們”
當初從京城來的時候,顏婧兒只帶了香蓉來,拂夏和素秋都定了人家,再過不久就要歸家嫁人,只有香蓉是賣進府中的丫鬟,所以便跟著過來了。
“不看也知道他說什么,”顏婧兒隨手拿起信箋拆開,說道“無非就是那幾句”
她視線一掃,后頭的的話漸漸弱了去。
信中內容不多,也就句話。除了慣常問她過得好不好之外,末尾處說他來南邊巡視賑災情況,約莫三日后路過甫州,屆時順道接她回去。
“姑娘”香蓉湊過來“大人說什么了”
“說他要來接我們回去。”
“大人親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