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響起,方正轉過頭去望向身后,只見自己的一個學生正站在那里。
“到講課的時間了。”
“嗯………我現在就過去。”
方正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雖然秦始皇暴斃的時間比方正記憶中的歷史要早幾年,但是在具體事情上并沒有太大差異,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以大澤鄉起義掀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在這之后,天下群雄并起,各路牛鬼蛇神紛紛現身。
然而在這之中,方正所率領的起義軍算是最奇葩的一支。
與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或者那些進行六國復辟運動,試圖重回戰國時代的軍隊不同,方正非常深刻的明白什么樣的軍隊才是擁有戰斗力的軍隊。因此他的起義軍里首先重視的就是思想教育。
與這個時代“秦王暴政,我們推翻了秦王自己做皇帝”之類的理論不同,方正是從思想層面,切切實實的對自己起義軍的下屬分析了當前的形式,明確了起義軍的目標。
首先,起義軍的目標是推翻秦朝暴政,但是為什么會有秦朝暴政?方正非常詳細的給自己的學生和下屬們解釋了這個問題,秦朝暴政的來源,為什么會產生現在的局面。為什么秦始皇可以面不改色眼睛都不眨讓天下人受苦受難。
其次,起義軍的性質是什么?
目前秦末這些起義軍,其實目標都很簡單粗暴直接,說白了就是自己打下地盤,自己占田地,自己稱王,自己享受那些好東西。
這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來源。
而這個時代的軍隊,也就是這樣的利益集合體。大家集結在那些將領之下,只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這個目標就很籠統,比如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是像那些地主官員一樣嗎?
一個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這也是方正教導的方針和思想目標。
方正并不擔心這些思想太過超前———事實上,這些思想其實在任何時代都是通用的,要知道當初中國革命的時候,清末民初時的社會風氣其實和秦末沒太大區別,甚至還更加封建保守一點兒。
只不過有一點兒讓方正比較頭疼,那就是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清末時的革命是因為外國的堅船利炮,使得人們不甘于百年積弱受列強壓迫屈辱才團結在一起尋求變革。然而這個時代你別說八國聯軍,日本島上有沒有文明存在恐怕都存疑呢,你到哪兒去找個明確的目標再聚合大眾的力量萬眾一心?
不過幸運的是,所謂神對手不如豬隊友,伴隨著陳勝吳廣起義而出現的六國復辟運動,給了方正一個很好的目標。他以此為基礎,對自己的學生們進行了講解———只有一個繁榮,富強,昌盛的大國才能夠維持天下的和平。秦始皇有大功,也有大過。但是只有一統天下,才能夠徹底消滅六國戰爭不斷,人民流離失所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