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中轉了轉之后,蕭瑾對這里的情況有了大概的認知。
江寧縣有兩千三百戶,人數破萬,此次地動大約折去了十分至三的人口,臨近的縣城也損失了一些人口,不過比起江寧縣并不算多。死去的多是老人孩童,地震發生時來不及躲,被埋在了廢物中。
縣城內外有半數的房屋都倒塌不能住人了。如今已經是九月,眼下最要緊的是趕緊修改房屋,如若再拖,拖到冬天,這批無家可歸的人就會被生生凍死。
好在蕭瑾這回帶的士兵都有力氣,蕭瑾同韓仲文幾個商議一番,很快選好的地方,決定建房子。
除此之外,他還征調建康府的士兵,替這些災民鏟平了家中廢物。將家里值錢的東西盡可能的挖出來,也盡可能的減少他們的損失。
另外帶過來的幾千士兵,則全部用來蓋房子。這建房子的活也不是光靠他們,蕭瑾還征調了縣城里頭所有無家可歸的壯丁,讓他們都過來幫忙干活,每日供其一日三餐。
以工代賑的方法,無論如何都不會過時。
若是老弱婦孺家中又無男丁的便收入悲田園,也即收養鰥寡孤獨的收容院里頭。因屋子不夠,蕭瑾直接征用了張崇興貪來的部門宅子充當悲田園,給了這些老弱婦孺容身之所,且讓他們每日做些衣裳鞋子換取工錢,計件收費。
雖稍稍低于市價,但因為吃穿不愁,所以這些人待在悲田園里頭待得十分安逸
糧食是常平倉的糧食,不用花錢,做衣裳鞋子賺來的錢,加上蕭瑾籌來的錢,足夠買下建房子的木料了。
蕭瑾算了一下,這屋子大概要蓋上兩個月,這些人每日來這里做工,晚上再去臨時的收容點睡覺,起碼是不愁吃的,也沒有什么可花銷的地方,等來日分到了房子,便可以重新開始了。
在這邊監工監了幾日,就在馮慨之以為蕭瑾會一直穩扎穩打地扎根在這里時,蕭瑾這日早上突然換上了一身勁裝,準備出門。
“您要去臨淮關”王從武有些遲疑,“那是邊境,您去那兒作甚”
“反正離的也不遠。你也說了那是邊境,既然來了,總該要看一看夏國邊境的守備到底如何。”
王從武信心滿滿“那自然是不差的。”
是么蕭瑾心里打了個問號,既然真的不差,那兩個多月后齊國為何還會那么輕輕松松就收掉了夏國
“去看看吧。”蕭瑾一錘定音。
臨淮關是沿水而立的古城堡壘,再往北便是齊國。西夏同齊國以淮河為界,這臨淮關便成了夏國北疆的濱城要塞,地理位置極為緊要,易守難攻。可以說,一旦齊國攻破臨淮關,江南腹地便是他們的掌中之物。
蕭瑾執意要去,其他兩人只以為他要去那邊透透風,唯有馮慨之不淡定了,他覺得,蕭瑾也許,可能,大概真的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有話要說馮腦補帝慨之小皇帝深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