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數不清的士兵正在往前線趕,個個都行色匆匆,且手中還帶著武器。
馮慨之隨手抓過一個“前頭發生什么事了”
“齊軍攻城了”
攻城馮慨之心頭一凜,他算了算日子,正好三日。世上哪有這么巧的事這也只能說明,那個叫顧淮南的小東西當真有些能耐。他又問“張丞相呢”
“張丞相在后方歇著呢。”
“那圣上呢”馮慨之急忙追問。
“圣上已經去了前線。”
“還真去了”糊涂啊馮慨之跺了跺腳,這不怕死也得有個限度,裝一裝不就成了何必真跑到那兒去。戰場上刀劍無眼,哪怕就是站在城墻上面也難保不會被波及。若是磕著碰著那也無礙,可要是不巧被人一箭刺到那兒,那就是要命的事了。
不過馮慨之糾結了一番,最后還是打消了過去一探究竟的心思。小皇帝要緊,但是他的小命更要緊。小皇帝有人保他,他可沒有,去了那兒也只能平添累贅。算了,他還是跟著張丞相吧。但這絕非因為貪生怕死,而是他懂事兒,不給小皇帝添亂。
馮慨之自說自話安慰了自己一通,沒多久就又縮回了后方,準備跟張丞相抱團取暖。
前線中,蕭瑾正在城墻上擊鼓,他仿佛忘卻了一切,專注于耳邊的鼓聲,像尋找發泄的借口一樣,一下一下,十分緊促,一如他此時的心境。
蕭瑾就像一個標桿,雖然沒有他這個仗依舊要打;但是他來了,便給這些士兵將領一種無形的激勵。
就連天子也跟著他們一起出身入死,他們又怎能不拼進全力
鼓聲如雨點一般,響徹在臨淮關前。
一時間,夏國士兵士氣大漲,面對齊國軍也不弱一絲一毫,縱使人數有差,也依舊打了一個平手,守住了第一波的攻勢。
顧淮南就現在蕭瑾跟前。
在旁人都對蕭瑾投以景仰的目光時,顧淮南默默地伸手,表面上是護著蕭瑾不讓他受傷,實則是攙著蕭瑾,以免他腳軟倒下。
蕭瑾感覺自己已經快要撐不住了。
他就是個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一生遵紀守法的小市民。小半輩子都是兢兢業業,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而奔波,從未害過人,甚至連雞都沒有殺過。他不夠聰明,只偶爾有些小機靈,但是這些小機靈也并不足以讓他在戰場上救死扶傷,讓夏國士兵免于戰亂之苦。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而且改變不了眼前的這個局勢。
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快要將他擊倒,可即便這樣蕭瑾卻還不得不強撐著。
他也始終無法理解,為什么這些人能夠因為他,一個個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沖鋒在前,哪怕倒下了,還有千千萬萬的人頂著他的尸體一往無前。
蕭瑾的眼里看到的只有血和倒下的士兵,血色模糊了他的雙眼,也模糊了他的心智。他曾經以為眾生平等,人人都值得被尊敬,值得被善待,但是看到夏國的士兵倒在齊國的長刀之下時,蕭瑾竟然滋生出一股恨意。
這些人為什么不去死呢他們為何偏偏要侵占別人的國土,別人的城池率先挑起戰爭的是他,該得到報應的也是他們才對。
這些齊軍,死不足惜
蕭瑾眼底通紅,甚至泛起了血絲。
顧淮南有些擔憂,輕聲問“圣上,此處危險,要不咱們還是下去吧。”
蕭瑾將鼓槌交給邊上士兵讓他來,轉身回了顧淮南的話“不,我就在這里看著。”
沒能隨他們一起上陣殺敵,就已經夠懦弱了,若是連站在這里的勇氣都沒有,那他這個皇帝不當也罷,還不如直接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