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賀知余喚作“凌公子”的凌越實則乃戶部尚書之子。論起來凌越身份不低,但他無官無職,面對身為長公主的李嫵和身為朝廷重臣的賀知余不免挺不直腰板。
但比起這些,此時夾在他們二人中間的凌越,只覺心底那一份壓不住的尷尬愈演愈烈。
因他知曉長公主殿下同賀大人之間曾有過一段情。
彼時賀大人尚是新科狀元。
長公主殿下費盡心思追求賀大人一事在京城鬧得可謂沸沸揚揚。
不久之后,賀大人拜倒在長公主的石榴裙下,那一陣子,他們兩個人蜜里調油,如膠似漆,似感情極好。
但后來仍分開了。
其后長公主殿下更去往邊關,一走三年之久。
直到前一陣子才回來京城。
凌越暗忖間不動聲色看一眼李嫵,復又看一眼賀知余。他正準備同賀知余寒暄幾句化解尷尬,便聽李嫵淡漠開口“還不滾,是想我請你用飯”
凌越愣一愣。
李嫵又笑,眼尾勾起,顧盼生輝,她容顏中的那一抹嫵麗之色更顯妖冶。
凌越沒來得及說話,她已徑自走向停在宮門處的軟轎。
從頭到尾不曾與賀知余說半個字。
待凌越回過神,抬眼已只能望見李嫵的背影。
賀知余也朝李嫵背影看去一眼。
那樣風姿綽約、秀美姿容之下,藏著的卻是一副冷硬心腸。
多年之前,早有領教。
賀知余不動聲色收回視線。
垂眸之間,他斂起眼底燃起的一團炙熱。
禮貌同凌越告辭之后,賀知余也未多留,大步離去了。
被留在原地的凌越終于抬手摸了下紅腫的臉頰,他聳拉著眉眼,垂下腦袋,喪氣轉身。
李嫵乘軟轎去往臨華殿見李深。
宮門外發生的事情沒有影響到她的心情。
三年前,李嫵一母同胞的哥哥李深繼承大統,是為新帝,而她被冊封為平陽長公主,賜住長公主府。她今日進宮,便因嘉和帝李深有事相召。
去往臨華殿的路上,李嫵百無聊賴中想起方才偶遇賀知余。
她回來京城,只要賀知余在,他們遲早見面,早見、晚見、以何種方式見,于她并無太大區別。
然數年不見,那一張俊美無儔的臉依舊賞心悅目至極。
尤其他一襲緋紅官袍的模樣
李嫵隨口問道“賀知余如今在何處任職”
“回殿下的話,賀大人如今在大理寺任職,是少卿大人。”
“賀大人上任不久便辦了幾樁陳年舊案,大家都夸賀大人手段了得呢。”
軟轎外的太監陳方堆著笑說起賀知余的好話。
李嫵品了下大理寺少卿這個官職,笑道“他三年前在春闈科考中蟾宮折桂,是陛下欽點的狀元郎不假,可才兩三年而已,他這官是不是升得太快了些”
“殿下這幾年不在京城,有所不知。”太監一一與李嫵細細解釋,“頭兩年宣平侯將賀大人認回去了。據說賀大人乃是宣平侯流落在外的嫡長子,此番也算認祖歸宗,賀大人的嫡長子身份當時是上了賀家族譜的,便不會有假。”
“宣平侯將賀大人認回去后,又上折子向陛下請封賀大人為侯府世子。”
“因而,如今賀大人不只是大理寺的少卿大人,也是宣平侯府的世子,身份委實不一般。”
說清楚賀知余身世這一樁,那太監揣度著再道“這些年上賀家說親的媒婆甚多,賀大人卻不曾點頭,至今未娶妻,也無婚約在身。奴才聽過一耳朵,道京城里的小娘子有不少評價賀大人實乃高嶺之雪、云端之月,高不可攀。”
李嫵才回京城不久,諸事繁雜,也是忙碌的。
這些舊聞她此刻將將聽說。
回想三年前初見賀知余,他才十八歲,身上幾分少年郎君的青澀與傲氣。
彼時一襲干凈齊整的布衣便如松如竹、儀表堂堂,眼眸清亮無比,與如今猶如深潭望不見底的一雙眸子截然不同。
原是經歷這許多的事。
但所謂高嶺之雪、云端之月這樣一個高不可攀的人,偏偏折在她手里過,在那些人眼里,同她之間一場過往,豈不是賀知余的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