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是極具身份標識能力的物品,奈落在看到王冠的同時下意識的做出那樣的猜測也十分的正常,只是等對方的身影完全的顯露出來之后,她發現自己的想法并不正確。
據說那位最后的公主最起碼也有20多歲了,考慮到她能夠繼任王位,這種說法應該是正確的,但此時出現在奈落視野里的人看起來僅僅只有**歲而已。
這樣,終于回到了奈落想象中的“既定劇情”:在荒廢了數個世紀之久的古堡里,孤身一人的“探險者”,碰到了一個正常而言絕不應該在這里出現的小女孩。
這里總不至于還有另外一個跟比絲姬一樣的人,甚至她還出現的無聲無息,所以誰都知道這個孩子是有古怪的。
對方究竟是什么?在搞清楚這一點之前,奈落決定不輕舉妄動。
不過那個孩子在聽到了奈落的話之后,竟然有些激動又有些欣喜的趴到了二樓的圍欄上,向下探下探下身來,“你認識科德菲爾姐姐么?”
“嗯,我知道她。”想了想之后,奈落模棱兩可的說道,“剛剛你提醒我不能往那邊走,為什么?”
那個孩子繞過圍欄邊,然后伸出兩只小手輕輕地提起自己的長裙,從右側的樓梯走到了一樓,然后靠近到了奈落的身邊。
“這扇門的后面是王宮的陷阱,我之前看到那個人走進去之后,受傷逃了出來之后就倒在了那里……”
這孩子口中所說的“那個人”自然就是已經死在大廳角落里的那個男人。
“也就是說,他明知道那里有陷阱還在死之前費勁心思留下了一個假的線索,然后吸引其他人也往陷阱里走么……看來他死的相當不甘心啊,想要給自己拉幾個墊背的人。”結合這個孩子的說法,奈落徹底的推到了之前的想法,那個不幸死在角落里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留下線索的好心人,而是致死也不忘行惡的人渣。
所謂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過是一種善意的假設而已,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人的本質不是不能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但那種轉變多是由善到惡的變化,至于反過來在死之前幡然悔悟的情況,搞不好才是極端的個例——就像這里的死者,他可能死的很無辜也很憋屈,所以他選擇制造另一個跟自己遭遇一樣的人來緩解這種情緒。
這種事情所體現出的人性是異常冰涼的,然而更加冰涼的是,奈落覺得對方的這種行為并不是不能理解的。
“那真是謝謝你了,如果不是你的提醒的話,我已經走到這扇門里面了。”盡管奈落不認為自己會像眼前那個人那樣簡單的死去,但是她還感謝了這孩子的善意……這里有一個前提,她明顯的把這個小女孩說的話的可信度置于了留下死亡信息的那個人之上。
她也會像一般人一樣去選擇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先前這個小女孩剛剛對于“科德菲爾”的稱呼,奈落可沒有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