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高亢的傳覲聲中,南鷹緩緩行至了玉階之下,他仰首望向那高大幽深的殿門,追憶前塵往事,心中不由感慨萬千。
望著身側手慌腳亂脫靴的孫策和周瑜,他心中正在猶豫,卻已聽到一旁侍立的小黃門低聲提醒道“皇叔,您是可以劍履上殿的”
南鷹啞然失笑,雖然沒有除靴,卻還是解下了背上的鷹刀,遞給了那小黃門。
那小黃門眼中閃過尊崇感佩之色,恭恭敬敬的接過,俯身作勢道“恭請皇叔尊駕移步殿中”
“皇叔來了”劉協正等得望眼欲穿,見南鷹入殿,立即起身行禮道“侄兒劉協,拜見皇叔”
南鷹苦笑著側過身來,嘆息道“陛下,你我君臣之間,還是象和當年先帝一般就好”
“禮不可廢”劉協微笑道“皇叔也不希望臣子們暗地里斥責朕不守先帝遺訓吧”
他突然一怔,愕然道“皇叔,您的面容似乎比當年更加年輕俊朗了莫不是朕看錯了”
“瞧瞧侄兒”他見南鷹一呆,苦笑著以手指著自己的斑白鬢角道“再過幾年,怕是比皇叔都要老相了”
南鷹一陣心酸,卻是無言以對,側目之間正看到孫策、周瑜二人呆若木雞的立于一側,正好轉移話題道“陛下,容臣為您引薦兩位我大漢的棟梁之才”
“是孫伯符和周公瑾吧果有英雄之姿”劉協順勢移開目光,望向兩個躬身施禮的少年,贊嘆道“聽說你們的表字還是皇叔親自取的,朕卻是好生羨慕皇叔,朕才是您的親侄,幾年之后的取字也須當仁不讓啊”
“陛下說笑了,天子取字何用”南鷹苦笑道“有人敢叫嗎”
“皇叔可以叫啊”劉協擠了擠眼“怎么皇叔打算厚此薄彼嗎”
叔侄二人許久不見,一番說笑之下卻是無形間親近了不少,連帶著初睹圣顏的孫策和周瑜也輕松了下來。
“陛下,臣此次面圣,是有幾件要事奏上”南鷹轉入正題道“第一件事,臣領原揚州刺史孫策、江夏太守周瑜面圣謝恩,并請辭去揚州刺史和江夏太守之職,薦孫策之弟孫權任揚州刺史”
“事情的經過,朕也大致聽說了一些”劉協不知是否想到了當年和劉辯爭奪皇儲之事,他怔怔的出了一會兒神,才道“孫文臺將軍匡護大漢、勇討董逆,朕心甚慰可惜他為劉表所害,朝庭失一忠良,而朕也是痛失一臂朕,準奏并改封孫策為鎮軍將軍,周瑜為鎮護將軍,原有爵位不變,就在皇叔帳下聽令吧”
“謝陛下垂憐”孫策撲倒在地,淚水泉涌。
周瑜亦拜倒謝恩。
劉協又勉勵了幾句,便聽南鷹再次奏道“陛下,臣奉旨重建東都,卻遇宵小暗中阻撓,好在圣天子百靈呵護,渤海軍將士用命,已然殺散群賊,重建大計穩步推動,最多不過三年,陛下便可還于舊都”
“哼朕也聽過了這幾個口蜜腹劍的逆賊,真是罪該萬死”劉協臉上閃過一絲怒容“多虧皇叔力挽狂瀾,便依皇叔此前所奏,削去張濟衛將軍之職和張繡的征南將軍之職,至于曹操和劉表”
“若陛下信任臣,便交由臣來全權處置”南鷹沉聲道“此二人不比張濟,他們實力雄厚,切不可打草驚蛇”
“不僅如此臣還要奏請陛下”南鷹又道“重建東都是天下大事,關系皇家體面和天子威儀臣所領渤海軍之屬下,上陣打仗均是行家,普通的建設修筑也可勝任,然皇家內苑、南北二宮、百官議政之所,均需按定制監工督辦,不可有絲毫錯失請陛下下詔,選三司九卿之能員干吏,主持相關督建事宜”
“好就依皇叔所請,朕即刻下詔不過,皇叔啊,朕有一事覺得不妥啊”劉協突然露出一絲促狹的笑意“皇叔總是口口聲聲提到渤海軍,而天下間也大都以此相稱,我大漢軍中,有這個序列嗎”
“這個”南鷹一怔,訕訕道“這只是當年臣領渤海太守時外界傳出的稱呼,戲稱,戲稱而已臣可萬萬沒有擅自成軍的犯禁之心”
“皇叔誤會朕了”劉協再次起身道“朕,是怕委屈了皇叔和那些忠于王事的將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