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董卓來說,這幾日注定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成功逼殺袁隗、驅逐以何颙為首的天干地支余孽后,城外的討董大軍中,身份舉足輕重的袁術突然間盡起部下三萬大軍南下,就此不知所蹤,這令董卓、李儒等人額首相慶之余,立即開始積極的部署反攻大計。或許他們仍然沒有弄清袁氏兄弟分裂的具體原因,然而董卓身為天干地支的老人,卻是對袁紹、袁術之間由來以久的矛盾洞察秋毫,他敏銳而正確的判斷出,這絕非是佯裝示弱之計,而是真的禍起蕭墻城中內憂已不足為慮,城外大患亦自毀長城,這是否意味著董軍轉守為攻的機遇已經到來
就在董軍連夜動員起兩萬大軍,準備趁勢突襲城外聯軍大營之時,一場驚天劇變徹底打亂了他們的陣腳。
袁紹親領五千精兵趁夜直奔洛陽城下,不費吹灰之力竟然便賺開了城門,由此,雪藏已久的袁軍內鬼終于真相大白,他竟然便是在那日斗將之戰中曇花一現的風云人物麴義
亂夜中,呂布驚悉此事之后,急領本部人馬奔赴城門,與源源涌入城中的聯軍展開整夜血戰。是夜,洛陽城中殺聲震天,城門附近的街巷血流成河,雙方均死傷慘重,直至天明時分,袁紹軍才筋疲力盡的撤出城中。
在此役中,董軍雖然應變神速,成功驅出入侵聯軍,然而在麴義部下五千兵馬的叛亂之下,又經過措手不及的慘烈搏殺,固守洛陽城的六萬董軍至少折損了三成,戰力大打折扣、士氣空前低落。
就在袁紹大軍倉惶撤出城中之時,其實已經注定了董軍放棄洛陽的最終結局。
天色方明,董卓便急令兩萬大軍裹脅天子、群臣由洛陽西門撤出,并驅趕城中大戶和部分百姓隨之西行,一時之間,洛陽內外哭聲四起,哀鴻遍野。
紛亂之中,這才有人發現,掌管天子六璽的尚符璽郎中和掌管天子傳國璽的黃門盡皆走失,再次引發一陣大亂。董卓有心尋回,奈何城中亂局愈演愈烈,連派出尋找的人手也都有如泥牛入海,再也杳無蹤影,只得作罷,并連連催促天子車駕加速疾行。
聯軍諸侯們感受到城中異狀,竟然不向袁紹通報,便急不可待的發起了全面攻勢。諸侯們雖然把握到了致勝之機,然而貪功心切之下卻是各自為戰、一盤散沙,反被呂布、郭汜等人率領的兩萬留守董軍死死拒于城墻之外,死傷無數之下仍然難于寸進,戰事一時再成膠著。
正當洛陽城東一線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攻防大戰時,戰局再生波瀾,孫堅領兩萬大軍毫無征兆的從洛陽城北邙山方向現身,趁著董軍兵力有限的難得空隙,一舉突入城中。
變生肘腑之間,即使是以呂布之能,倉促之間也再無力回天,更在孫堅、孫策、程普、黃蓋諸將聯手之下身負創傷,僅領兩千余騎沖出西門,直追董卓大隊人馬而去。
至此,聯軍似乎已然大獲全勝,然而他們卻是身不由己的陷身于一處泥潭之中。呂布軍臨撤時,不顧一切的引發了半邊城區的大火,將所有沖入城中的聯軍盡皆死死堵在城東,同時,驕悍狂暴的涼州軍于必死之境下爆發出了恐怖的戰力,一萬余名游兵散勇分布于城中各處,卻堅決的與聯軍展開了殘酷的巷戰,甚至于許多不及撤出的洛陽大族私兵竟也旗幟鮮明的站在了董卓一方,向著聯軍發起了前仆后繼的攻擊,沒有人明白他們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為什么,然而,洛陽的夜空,卻因為熊熊烈火和濃濃血色而份外凄迷包括不久前何進之死的那場帝都亂夜在內,洛陽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慘烈戰禍
夜色下的洛陽,有如沉睡之中的洪荒巨獸,瞬間火光繞體,無數慘呼驚叫和種種異聲,匯集成了這猛獸最后的悲情咆哮以火德立國的大漢帝國,卻正在經受著炎炎烈焰的焚燒和灸烤,仿佛預示著這只龐然大物已經將要在最后的余溫中被燒成灰燼。
亂局之中,沒有人注意到,一支約一萬五千人馬的聯軍部隊不僅沒有殺入城中,反而謹慎的避過了整個洛陽戰場,正沿著洛陽南部一線快速挺進,直追著董軍的后撤部隊銜尾殺去。
曹操策騎立于道邊,有些無可奈何的瞧著面前奔涌而過的上萬步兵大軍,卻是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