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列董軍將聯軍擠壓得的持續后縮,并抬腿邁過了以白色石子標記的警戒線時,南鷹雙目一亮,大喝道“所有彈射器,按照標定位置,不間斷拋射”
“三輪打擊后,所有神射手,尋找火油落點,自由射擊”
“全體將士,根據旗令官信號,以董軍陣形正中為點,弓弩齊射”
“是將軍”將士們的聲音一個接著一個傳了下去。
“放”被絞得緊緊的皮索被瞬間松開,一個個黑呼呼的火油陶罐被強大的作用力拋射出去,有如流星群一般向著山下董軍劃落。
這種簡易的拋射器制作起來極為簡單,找兩棵方向并排朝著山下的巨樹,再用渤海軍中大量配備的牦牛筋系在兩樹之間,皮筋正中穿上一個碗狀的凹形皮具,便成為一個可連續發射多次的彈射器械了。這種拋射器唯一的缺點,便是射程有限,不過好在山下的目標并不遙遠,而拋射器所處的高度也可以充分利用拋物線而延長落點。
在事前經過同等重物的多次實驗后,首輪至少數十只油罐準確無誤的砸在了董軍的頭上,除了少數倒霉鬼被打中頭部,一聲不響的暈死過去,更多的油罐在董軍之中摔得粉碎,卻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警覺數萬人的龐大戰場上,雙方均已是殺紅了眼,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不要說扔來幾個油罐,就是將行軍鍋砸來也不足為奇。
“神射手放”曹性親自向著一百名直屬部下下達了命令。
“呼呼呼”一支又一支的箭尖上引著了火球,有如火鴉投林般向著山下俯沖而去。
山下盡是萬頭攢動,反復拉鋸般的拼殺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即使是以神射手們的準頭,十之八九的火箭也落在了空處,然而,命中目標的數量不用多,幾處便已足夠了
沖天而起的火光歡快的蔓延著,很多身上起火的董軍慘叫著避讓,卻在不經意間引發了更多的火頭,當頭頂上有如冰雹一般的油罐連續不斷的砸落時,董軍主將們終于感覺到了異狀,然而,一切都已經遲了
沒等董軍們惶然抬頭四顧,找出油罐的發射之所,只聽“嗡嗡”之聲大作,一大片密集的箭雨有如蝗群一般升上半空,再狠狠沖下,沉重的箭矢在經過高空下墜之后,其力道遠超正常拋射手法,很多董軍甚至被長箭透體而過,釘在了地上。
盤踞在山上的渤海軍人數不多,僅有一千兩百人左右,然而在關鍵時刻,渤海軍甲于天下的優良裝備再次顯示出了強大的優勢即使是一個剛剛入伍的新兵蛋子,也會配發強弩,有些精于射擊的戰士甚至配了一弓一弩,箭矢更是超過了尋常漢軍箭手標配的數倍,反正渤海軍有的是戰車、戰馬,從不用人腿行軍,否則,這些沉重的裝具足以活活累死他們。
眼見著原本步步緊逼的董軍被突如其來的攻勢打得亂成一片,尤其是無數身上著火的董軍慘呼奔竄,更是令董軍士氣降至低谷,一直在節節后退的聯軍將士驀的爆發出絕處逢生的巨大歡呼,士氣高漲的趁勢發起了反擊。
“嗚嗚”一陣陣號角聲從董軍中響起,充滿涼州那種粗獷豪邁的風情。然而對于渤海軍將士來說,這種節奏的號聲卻是再熟悉不過,因為短短幾個月來,他們至少已經聽過了五、六次。
望著董軍仗著騎兵斷后,大批兵馬潮水般向著長安方向退卻,一名渤海軍戰士向著地上狠狠吐了一口唾沫,不屑道“什么西涼兵天下第一老子聽他們逃跑的號聲都聽得耳朵生繭子”
“說西涼兵無敵的人,那是沒有見識過咱們渤海軍”說這話的人正在眉飛色舞之間,突然間一眼瞧見了經過的美女將軍,慌忙改口道“咱們渤海軍,一樣也出英雄好漢啊”
“都不要廢話了”傳令官大吼著“將軍有令,全體都有放棄山頭陣地,下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