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追問,“朕聽說你父兄出殯當日,你曾在大街上放言要同安遠侯一般,以女子身加官晉爵。如今南下,正是大好的機會,你又為何不想南下”
問話間,皇帝忽地一垂眼,神色厲了幾分,“莫非你還惦念著回西疆”
面對皇帝審視的眼神,晏清神色如常“西疆有舒郡王治理,定能長治久安,無需微臣掛懷。微臣也相信,圣上心中定有更好的南下人選。”
“所謂安遠侯第二等言論,不過是微臣當時被叔伯逼迫,心下不忿的激憤之言,當不得真。”
說著,晏清話一頓,忽地抬頭同皇帝四目相對,正色道,“經此一遭,微臣方知這世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今微臣外祖年事已高,家慈同外祖分離多年,未曾盡孝,常心中愧疚。且微臣與家慈多年來,亦是聚少離多。”
“故而,微臣懇請圣上準許微臣辭官離京,攜家慈北上同外祖一家團聚。”
晏清長拜到地,反叫皇帝久久沒能回過神來。
他見過不少老臣告老還鄉,也見過不少朝臣以請辭歸鄉脅迫他妥協,但如今卻是頭一次見一個前途正好的孩子,為了自己的母親放棄自己的大好前程的。
此刻,細看之下,皇帝才好似恍然間發現,這個自己所看好、并且剛立下大功、為他所倚仗的年輕臣子,其實還是個沒成年的孩子。
皇帝有些恍惚。
回想晏清往日里的行為舉止,總是讓人不自覺地忽略掉她的年紀,將她等而視之。
再看晏清,皇帝神色略有些復雜。
他沒有立即答應晏清辭官的請求,反而問她“你今年多大”
皇帝突然問這么個不著邊際的話,讓晏清摸不清皇帝是如何想的,只得老實回答“微臣今年十四。”
皇帝微驚,真沒成年
便又問“你還有多久及笈”
晏清心里疑惑更甚“微臣年初一生辰,距笈禮尚有兩月有余。”
皇帝看著晏清,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十四歲多的孩子,卻已經在邊疆當了四年的先鋒,晏康明也是真舍得
但很快他又想起,當年晏清頭一回打先鋒,還是他親自給封的將。
雖說當年是有抱著這孩子年紀小,喬裝上山后被山匪發現了也不會當回事兒,安排給她的人,也是為了以防萬一,好接應她下山的。
卻不曾想,還真就讓她帶著那么點兒人,把匪寨給攻下來了
那之后,晏清的先鋒也就坐實了,被晏康明安排到洱郡前鋒營去當了小隊長,后來也不知怎么,就又成了前鋒營統領,徹底坐實了她前鋒將軍的名號。
粗略地梳理了一下自己所知的晏清的功績,皇帝只覺得不可思議。
心下震驚的同時,也讓他頭腦更加清醒。
他又問“就算你想請辭北上同外祖團聚,又為何將功勞算在舒瀾頭上功名與辭官,這兩者并不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