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和阿嬌的本命狐火相融當即便綻出幽紫色的光芒,顫顫悠悠的擺動不休,瞧著就不是安分的樣子。等和那咒術一碰,轉瞬即炸
只聽“噼啪”之聲不絕,狐火與咒術兩廂消磨。
幸而那設下咒術的佛陀菩薩真身不在,這咒術梵音并無后續之力。在阿嬌咬牙吞了兩枚聚靈丹后,終于將那梵音咒術消磨了個干干凈凈。
一片連響過后,那佛門梵音咒文盡皆消散開來不見痕跡。而那深澗中的寒精,則只剩下可憐兮兮的兩塊碎片。
兩人此時才算是松了口氣。
張口將狐火吞于腹中,阿嬌剛要說話便覺得身下不穩。
她匆忙間捉住身下玉龍的兩片鱗甲,才不至于被甩下云頭。
觸手便覺不對,只見大量的血跡自那龍鱗之中涌了出來,然而還不及驚呼,便見那玉龍龍身抽搐兩下,在阿嬌眼前急速縮小成一條拇指粗細、巴掌大小的小蛇。
一人一蛇當即栽下云頭。
阿嬌慌忙撈住血淋淋地小蛇,順著風勢捏了個指訣,好不容易才安穩的落在澗口的山崖之上。
這這要如何是好
阿嬌瞧著手心里一動不動的小蛇犯了難。
龍三這家伙放了個大招后就一聲不吭的變成了個小蛇,重點是這小蛇周身血流不止,血淋淋地氣息奄奄,瞧著就嚇人。
沒辦法,她只得將它整個身子都泡到藥粉里,等身上裹滿了藥粉后用棉布整個兒包起來。連著換了三塊棉布,才稍微止了血。
也不知道他這巴掌大的身子里頭到底藏了多少血。
最后用遍布將小蛇從尾巴尖裹到腦袋頂,又在腦袋上打了個結才算是大功告成。
可這小東西從頭至尾一動不動的,要不是肚腹處偶爾有些微起伏,她都懷疑這蛇早都斷了氣兒。
算了,誰讓她是債主呢。
阿嬌嘆了口氣。
認命地扯了幾根藤蔓枝條。用她僅存的耐心編了個亂七八糟勉強能提的藤籃,墊了幾層軟樹葉就將小蛇龍三放了進去。抬手顛了兩下,確定竹籃不會散架就提著龍三上了路。
大唐長安就先不去了,還是先就近去壓龍山瞧瞧姑母。
她記得姑母門下有一芍藥仙,尤擅制藥療傷。且這次也不知是得罪了佛門的哪路菩薩,還得請姑母幫著拿個主意。
再此之前,她還得把被聲勢驚走了的大壯找回來。
但愿它能機靈些,沒有被剛剛的斗法波及。
而此刻南海紫竹林中,面上無喜無悲,一片慈悲之色的觀世音菩薩卻在閉目打坐中徒然睜開了眼。
左手捏著蓮訣,右手掐算片刻,兩條眉毛不禁攏在一起。
半晌,揚聲喚道“童兒,來”
片刻便有一唇紅齒白、頭束高髻,綠衣行者打扮的年輕男子走了進來。只見他雙手合十,斂眉頷首地行了個佛禮,口稱“觀音大士。”
正是觀音座下的護法弟子,法號惠岸行者的木吒。
“那猢猻被壓于五指山下多少年了”觀音側首問道。
“已是四百九十九年。”木吒想也不想,脫口而出,“再過一年,便是那大圣脫困之時。”
那孫悟空脫困之時,便是佛教東進的開端。
“是了,正事將起,徒生波折。”觀世音菩薩嘆了口氣,單手向前一抓便捏住兩縷破碎的神識。若是阿嬌兩人在場,定能發現那神識碎片上狐火焚燒的灰黑痕跡。
木吒一眼便瞧出那散碎靈識中的咒術波動乃是出自觀音之手,當即大為駭然“觀音大士,這是”
觀音頷首,面現慈悲之色。
取了一只可這梵文浮雕的檀木寶盒遞給木吒
“去吧,東土來的凡馬萬萬歷不得這一路的萬水千山。那西海龍三太子敖烈身犯天條,被貶下界為妖,本就是天定的龍馬坐騎。
如今不知為何出了些許偏差,你且去拿這寶盒去收了他的頂上明珠,讓他口銜橫骨給那取經人做個腳力。他日里也好修成金身正果,不枉他龍三太子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