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清黎的登基大典進行得很順利,也很繁復,不過這些都不是朝臣所在意的,比起上一任太子在這個過程中所遭遇的責罵,慶和帝顯而易見是對燕清黎極其滿意的,所以誰都沒有懷疑過燕清黎以后會登基不了,只是時間長短的差別罷了。
故而他們更關注的,反而是燕清黎登基后所發布的第一道政令,這代表著新帝的政治主張,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跟他們切身相關的。
誰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燕清黎上位后頒布的第一個命令,竟然是冊封皇后。
那道圣旨充斥著各種溢美之言,由于夸贊得太過理所當然,大家忍不住懷疑,這是陛下自己寫的,畢竟,除了她,誰眼中的秋蘭溪會是這副形象
但眾人對此保持著沉默,畢竟有沒有私情,雖不至于一眼就能看出來,可看得久了,再怎么也是會有端倪顯現的。
只是大家都默契的沒說而已,反正大寧歷史上也不是沒有皇帝跟朝臣眉來眼去的事跡,如今只不過是將男人與男人變成了女人和女人罷了。
不過沒有人去反對這些,說到底,他們巴不得秋蘭溪入主后宮別在朝堂上蹦噠了,少了她,朝堂上的娘子軍就少了最重要的主心骨,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只是第二天,看著來上朝的秋蘭溪,他們繃不住了。
你特么不都接旨待嫁了嗎怎么還來拋頭露面
但他們又很清楚,秋蘭溪能出現,燕清黎肯定是不可能不知情的,所以表面上一切和平,然而一下朝,立馬一群人就去找了太上皇。
可惜,慶和帝是個很清醒的人,他退位后,就不會再去插手朝廷中的事,更何況,他退位了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了,秋蘭溪說服了他。
慶和帝愛才,因為他從小文才并不出眾,人總會對自己沒有的東西更在意一點,他的軍事素養不差,曾經也曾御駕親征過幾次,若不當皇帝,也能成為一個極好的將軍,但他卻不可能成為一個文道大家。
因為他在這方面,確實沒天賦
但這有什么關系,他能讓那些文采斐然的學子都恭恭敬敬叫他一聲老師。
其實每一次殿選的學子,都是天子門生,但那種學生更多的不過是個,慶和帝想要的也不是這種,畢竟那些殿選的學子就算出來了,難不成還真敢叫他一聲老師不成
可現在他不是皇帝了,那自然可以,他甚至還能在學生面前快樂說我這一輩子最喜歡的不是我當皇帝時的那些日子,而是我現在坐在這里教你們的時光。
所以慶和帝退位后,扒拉了一下太妃中的才女,快樂的帶著她們進了自己早已選擇好地址準備開的書院住了進去。
作為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秋蘭溪覺得她只是幫太上皇認清楚了自己的內心而已,對慶和帝這樣的人來說,離開了自己的事業,內心必然是會空虛的,以免他退位后還忍不住關注朝政,她自然得給對方找點事做。
慶和帝是聰明人,他知道該怎么做。
而且,只當皇帝青史留名那有什么意思,以后讀書人里都照樣得稱他為圣人
因此秋蘭溪很清楚,太上皇不會管燕清黎做了什么,只要她沒把大寧給玩壞。
唯一心情不好的,也就只有朝臣了。
可沒有人在意他們的看法,秋蘭溪更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