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這五套帳篷搭配的橡膠地墊,上面開的孔是二十五厘米。
第一個帳篷扎好后在冰洞上固定,地墊一鋪,范劍便首先鉆了進去,并且宣布已經被他占領。
可惜的是這會兒都在忙著組裝另外幾個帳篷,因此其他設施一時半會兒還來不及拆箱分配,他只能孤零零的坐在帳篷門口,只露出一個腦袋瞧著外面的情形。
周林見這個帳篷并沒有門口那一個平米的過度空間,而且還比天池上的那個帳篷小了一圈兒,心里就放心了。
看來還是自己的那套帳篷最好。
好一會兒剩下的四個帳篷都安裝固定完畢,老板和他的一個伙計拆開幾個紙箱,開始往帳篷里裝柴火爐。
進口的爐子很精巧,全封閉的,下面有四條腿,添柴口是透明玻璃,帶了幾節煙囪,老板還配了一套鍋具。
爐子四周和煙囪都沒帶防燙網,周林略一比較,就知道自己帳篷里那個爐子要比這幾個好得多。
當然這種爐子也不便宜,一套要小兩千。
接下來是地墊、睡袋、置物架、折疊桌、水箱、魚食漁具、露營燈等等一大堆雜物,一件件分配到五個帳篷里。
有村民從家里拿來了劈柴,范劍趕緊取了一些,從整理箱中找出酒精塊,輕松的在爐子中點燃。
同學們也紛紛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帳篷,一個個忙著生火,體驗一把冰天雪地里在帳篷中釣魚的樂趣。
這時候,漁具店老板抱著一個泡沫箱,神神秘秘的拉著陳玉華回村。
進到暖和的屋里,老板打開泡沫箱,里面用報紙包了十個紙包,另外還有一些小透明塑料袋,能看到袋子里裝著土。
老板打開一個報紙包,里面滿滿都是紅蟲。
“這里有五斤母紅蟲和五斤公紅蟲,塑料袋里都是蚯蚓,他們幾個學生也就是玩玩,根本用不了這么多,你拿一包母蟲給他們用就足夠了,剩下的分成小包,用報紙包了,回頭賣給來釣魚的人。”
陳玉華一陣扭捏,說道“這是人家掏錢買的,我怎么能再拿出來賣。”
老板道“他們又用不完,你知道這種公蟲多少錢不一百塊一兩”
陳玉華一驚,道“這么貴那一斤豈不是要一千了。”
“可不是咋滴”
老板說的很認真,“記著放到屋里,不能受凍,一定要用報紙包,還要每天往上面噴水,這樣能活好多天。”
鄭重其事的交代完,又約定了送魚食漁具的時間,老板便打算早些離開,“行了,沒什么事我就先走了,就這天黑了才能到家,去把早上天池里出的魚給我拿幾條,我帶回家給你嫂子嘗嘗鮮。”
陳玉華二話不說,趕緊讓他老婆從水泥池里挑了五六條二三十斤的大白鰱,幾個人抱著送到了還沒走的三輛雪橇上。
三輛雪橇車也沒白等,把五套帳篷的包裝紙箱都收拾了扎成捆,整整裝了大半車。
而且于曉娟也給三位駕車師傅每人送了一條七八斤的凍魚。
雪橇走后,陳玉華又張羅著給村民每家都送了兩條魚,這下水泥池里的魚就不多了。
不過他并不擔心,知道天池上還有不少凍魚沒搬下來呢。
一個人回到小屋里,找來一沓報紙,打開一包母紅蟲,分成幾包,表面上噴了點水,然后踹到懷里保溫,送到了同學們的帳篷里。
幾個同學一共占了四個帳篷,李志范劍張大壯各占一頂,江琴葛麗麗用一頂,周林和陳玉梁也湊在她倆的帳篷里,跟兩個姑娘聊天。
收到紅蟲,周林便幫著調了魚食,綁好線鉤,教她們怎么釣魚,陳玉梁則在爐子上燒了一壺水,并且從家里拿來茶具,開始泡江琴帶來的紅茶。
之前釣魚的兩個男子帶的紅蟲早就用完,見陳玉華有新鮮的活蟲,便主動找他要求買一些。
陳玉華猶豫半天,報出一兩母蟲四十元的價格。
對方毫不猶豫的轉給他八十元買了二兩,陳玉華實在想不明白,釣魚的材料可比魚值錢多了,這些城里人到底是圖啥。,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