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錢謙益后秋興之十三。
在葉青看來,“崖山之后無中華”這句話,更像是錢謙益先提出來的,而錢謙益身為明末清初之文人,在葉青看來,顯然他當時的心境,更是與宋末元初的文人士子相近一些。
崖山之后、再無中華,在葉青決定跟桑昆合作的時候,其實他就已經想好了,給那兩千多的少年軍取什么番號了。
只是他一直糾結于,是使用崖山二字來影射、警醒民族之不幸,還是直接用中華二字,來盡最大努力的解救民族之大不幸。
事實上,就在老劉頭問他的那一刻,他心里都沒有想好,到底該用哪一個合適。
但也就是在那一瞬間,讓他鬼使神差的取巧用了種花家,從而在賦予了那少年軍一個別樣且有深意的番號的同時,好像也在他的心里,不知不覺的種下了一朵亦正亦邪的花兒。
甚至連葉青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這個時候,到底想要做什么,為何要取名為種花家。
自然,他就更不會知道,當他把鐵木真那所謂的開關往后推移的時候,他的那個開關,在被金人伏擊,以及被趙構提拔他為皇城司副統領的時候,就已經開啟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像現在坐在船上開始渡河的潑李三跟董晁,雖然不知道葉青為何要取名為種花家,但他們也知道,這兩千多人的少年軍,幾年以后,或許就將是葉青麾下的第一支心腹鐵軍。
但無奈,自北宋南渡之后,不論是岳飛還是韓世忠為首的中興四將,還是其他抗金武將,在抗擊金人南渡滅宋的時候,都曾經私自招募過軍隊,以此用來抗擊金人。
雖然隨著岳武穆的莫須有致死,導致朝廷武將的地位持續下降,但朝廷顯然并沒有,明令抑制這股武將私募之風,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不再去私募,而是以樞密院的為準則。
潑李三,老劉頭,包括遠在臨安的趙乞兒,卻都是岳飛背嵬軍舊將,對于葉青私募軍隊一事兒,自然是談不上敏感。
更何況,隨著岳飛的死,以及他們背嵬軍的被分化、瓦解,他們對朝廷更是好感缺缺,就更不會注意到,葉青此舉,已經是屬大逆不道,是有謀反之實了。
而董晁則是最為直接的受益人,他這個時候,感恩葉青還來不及,自然就更不會察覺到,此時葉青的所作所為,若是被朝廷知曉后,完全可以讓葉青大聲的在大理寺唱涼涼了。
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各種條件都莫名巧合成熟的情況下,一支被默默隱藏在草原上的私軍,也就這么無聲的走上了歷史的舞臺,默默的躲過了南宋朝廷的觸覺與敏感,而開始在大草原上學著展翅,學著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