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窺大,葉青看著來來往往、形形色色,一個個喜氣洋洋的面孔,基本上就可以斷定出,李道這些年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其為人到底如何來。
而且愿意來到李道府上的,顯然在將來就會是皇后一系的人,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
如今臨安城內的大小官員,葉青如今幾乎都認識,甚至大部分都還能叫上名字來。
站在李立方的身旁,葉青望著一一從眼前而過的行人,雖然他們并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誰是皇城司統領。
但葉青對于這些從眼前一晃而過,或者是跟李立方打過招呼、恭賀過后,對自己點頭示意的臨安官吏,卻是連他們的背景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來到李道府里道賀的臨安官吏,自然是以工部為主、戶部為輔,甚至是包括地方州府、縣等官吏,大部分都是三四十歲以下的,所謂的大宋少壯一輩的官吏,仕途都談不上如何順,但也談不上如何不順。
不過令葉青驚訝的是,在他跟李立方還未等到湯鶴溪的時候,卻是先迎來了朱熹跟呂祖謙。
在李道的親自迎候下,朱熹與呂祖謙嘴里念叨著恭賀至詞,而后三人緩緩走到了葉青跟李立方的跟前。
“葉小友,多日不見,一向可好”朱熹質樸的臉上掛著憨厚的笑容,看到葉青之后,率先問道,一點兒南宋大儒的高貴身份都沒有,平易近人的讓人吃驚。
“上次與小友在西湖一辯,在下時不時還會想起,若是哪天小友有閑情逸致,不妨我們再論辯風生如何”呂祖謙一副羽扇綸巾的名士派頭,雖然手里并沒有扇子,但那儒雅從容的神態,還是能夠看出此人像是有著不凡的氣度一樣。
葉青含笑向三人拱手行禮,而后則是向李道道喜。
“今日葉大人能來,不光是犬子立方高興,老夫也是感激不盡啊,一會兒定要好好喝上幾杯如何”李道客套著說道。
而后繼續看著葉青,對著朱熹跟呂祖謙說了句失陪后,便與葉青走到假山的拐角處站定,回頭看了一眼朱熹跟呂祖謙后,正色說道“葉統領今日能來,老夫深感榮幸。但今日朱熹、呂祖謙兩位先生前來,并非是老夫邀請。而且。”
李道沉吟了一下,神色之間頗是有些為難。
于是葉青很知趣的立刻接話道“李大人有話不妨直說便是,若有差遣,下官定當全力以赴。”
“葉統領言重了,不過老夫倒是真有個不情之請。”李道呵呵笑道“但在這之前,老夫還需向你說明白,朱熹、呂祖謙二人,這幾日來過幾次寒舍,你也知道,自元祐渾天儀象落成后,圣上也賜了老夫龍圖閣大學士之職,而今那元祐渾天儀象的紀要便在龍圖閣內。”
“無妨,下官怎么會讓李大人為難呢,何況這元祐渾天儀象也非是下官一人之功,李大人您與太府寺應該居功至偉才對。所以這元祐渾天儀象紀要,若是朱熹與呂祖謙二位先生感興趣,不妨給他們翻閱便是。”葉青極為善解人意的替李道著想道。
如果不是信王妃告訴自己細節,自己還真不知道朱熹跟呂祖謙,打算從元祐渾天儀象上給自己做文章。
“那那就太好了,多謝葉統領理解。”李道一愣,強顏歡笑道。
顯然他并沒有料到葉青會如此坦蕩,根本不怕他人翻閱那紀要。
于是李道心中不由的一陣嘀咕難道朱熹信誓旦旦的,說能夠從元祐渾天儀象上找到破綻,只是危言聳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