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的人兒雖然只是粗粗幾筆構成,但不論是神情姿態、還是眼神氣質都被畫的惟妙惟肖,看起來雖不似頗有功底的畫像,但也算是有幾分栩栩如生的感覺。
看著鐘晴的眼睛一亮,以及門口傳來女聲的輕咳聲,鐘晴跟葉青俱是一愣,而后只見鐘晴含情脈脈的望著葉青,輕輕說了聲謝謝后,便很小心的把那張自己的畫像收了起來。
“這四個字你幫我送到宮里,就說是無意之間發現的,在我答完題卷之后寫的。”葉青看著那君臣大義四個字,對著鐘晴再次說道。
“君臣大義,何解”鐘晴蹙眉,有些不解的問道。
“圣上或是太上皇,自然是會明白的。”葉青深沉一笑道。
鐘晴默默點點頭,再次接過葉青手里的紙張時,自然是被葉青抓住了柔荑撫摸了一下,而后這才通紅著臉,低著頭走出了房間。
華夷之辨,是以華夏禮義為標準進行族群分辨的觀念,區分人群以禮儀,而不以種族,合于華夏禮俗者并與諸夏親昵者為華夏、中國人,不合者為蠻夷、化外之民。
華夷之辨歷經了以血緣衡量標準階段、地緣衡量標準階段,衣飾、禮儀等文化衡量標準三個階段。
而“君臣大義”則是在程朱理學成為官方理學后,取代“華夷之辨”成為儒教第一教義。
自宋立國起,“華夷之辨”便在向“君臣大義”慢慢的演化,有條件的忠君觀被絕對的忠君觀取代。
而程朱理學則是把絕對的忠君觀,上升、提倡到了近乎宗教的絕對境界君臣關系一經形成,永不可變。
即使朝代變革,亦不可改事他主。
因此人人得知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顯然桎梏著的不止女子,還有臣子,還有天下想要考取功名的千萬士子。
所以會不會是由此一來,造反者銷聲匿跡,朝堂之上不得志的臣子隱士越來越多
所以陸秀夫才會背著小皇帝跳海,所以“崖山之后無中華。”
宋的滅亡,絕對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朝代滅亡,文明遠遠落后的蒙古鐵蹄踏入中原,封閉、保守、更加嚴苛的集權制度,對程朱理學絕對意義上的奉行,終于是把華夏民族面向世界開放的大門,給緊緊的關閉了。
即便是再到所謂的華夏正統恢復了對中原的統治,但百年理學的發展與完善,以及在民間的根深蒂固,早就已經成了人們心中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燦爛文化”。
誰又還能記得,唐宋未被程朱理學主導時期的燦爛文明,與自信開放
顏元“程朱之道不熄,孔子之道不著”。“徒見道於紙,談道於口,考道於筆”。“誤人才,敗天下事者,宋人之學也”。“率天下入故紙中,耗盡身心氣力,做弱人病人無用人,皆晦庵朱熹為之也”
s最后這段看看就好,跟校槍那段一樣,不接受任何反駁,哈哈。
邁步進入房間,關上門之后掃視一圈,看樣子是早有準備,不光是打掃的干干凈凈,就連桌面上的茶壺,此刻那壺口還往外冒著縷縷淡淡的熱氣。
把背上的書箱摘下來放在地上,坐在椅子上先是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滿意的聞了聞清淡的茶香,而后參加科舉的葉學子,便把雙腿搭在桌面,拿起旁邊已經準備好的,讓他抄的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