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出使金國,顯然不可能是漫無目的,只為了讓乞石烈志報復他。
所以當葉青告訴乞石烈志,自己出使便是為了贏回當年二圣的遺物外,便無其他差遣之時,乞石烈志顯然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雖然金人能夠以武力威懾住宋廷,但不管是在乞石烈志的眼里,還是在北方金人的眼中,宋人的心眼兒都太過于靈活,詭計多端、城府深沉、善于耍小聰明,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宋人抓住話柄,從而使其達到他想要的目的。
他們不好武力、不以強健為尊,最是喜歡吟詩作畫、談論風月,以精致、華貴、奢侈、享樂為目標,同時也以其把人分為三六九等。
自他們的皇帝到黎民百姓,乞石烈志出使臨安不過短短一月的時間,但也已經看透了宋廷的享樂與奢侈,以及他們偏安一隅之后的不思進取,靠著討好他們來維持著兩邊的和平。
金人完全看不上的東西,在宋人的眼里卻是無價之寶,這不光是乞石烈志深有感觸,就是整個金廷都是感觸頗深。
而葉青仿佛就像是知道金人對宋人的評價不高,帶著偏見一樣,所以在說出其出使的目的之時,一直以當初二圣的墨寶、以及當年徽宗皇帝最愛的琴瑟為理由,并未向乞石烈志透露,他此番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多年來,徽宗皇帝的字畫,除了一些當年流落到民間外,其余的皆被金人束之高閣,雖然在他們眼里,這些畫看不出哪里好、哪里壞,藝術價值到底是什么,但每次宋人出使來到金國,都會提出想要要回這些東西。
這也讓那些無法看懂其中藝術價值的金人官員,深怕一不小心著了詭計多端的宋人的道兒,所以一直都沒有答應過,把這些遺物還給宋廷。
望著乞石烈志上了馬車離去,葉青始終想不通,就連盧彥倫都認為自己出使的目的,就是為了那幾幅畫,但怎么乞石烈志就這么難騙呢他怎么就能猜出,這不是自己真正的目的呢
只是他不知道,乞石烈志壓根兒就沒有看透他到底想要干什么,更是怕他以這些字畫為噱頭,從而達到其他目的,所以才會如同被宋人坑怕了一樣,才會連連追問葉青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難道是自己的說辭有問題”葉青望著早就不見蹤影的馬車,喃喃念道。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趙構當年殺岳飛、與金和義、稱臣,置當年的二圣在北地受苦受難,其在南邊大肆享樂、不孝之名在民間廣為流傳并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
盡管這么多年過去了,哪怕是趙構為了迎回二圣的靈柩以及他的母妃,動用了好幾千人在臨安城城門處迎接,但絲毫沒有改變民間,對于他不孝的看法兒。
所以趙構如今每次派出使臣時,必不可少的要交代的一個差遣便是,不論以何種方法,都要接二圣所有的遺物回來,以此來向天下人證明,他趙構也是一個人倫孝子,并不是不忠不孝之人。
禪位后的趙構,可謂是為了自己生前身后事兒操碎了心,也希望能夠向天下人正名,他趙構也是一個十足的孝子。
自然,從來沒有人會理解他當初帶著潰散的南宋朝廷一路難逃,自己惶惶不可終日、皇位不穩、部將兵變、趙宋江山更是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事實。
人們只是看到了,在南宋建都臨安后,殺岳飛,求和議的趙構,并沒有人看到,是他的懦弱穩固了趙宋江山。
甚至有時候葉青也在想,若是當年即便趙構對朝廷的所有武將都沒有猜忌之心,哪怕是連苗劉兵變都沒有發生在趙構的身上,哪怕倉皇南下的南宋朝廷文臣武將上下一心,但以岳飛為首的中興四將,就真的能夠收回失地嗎
若是能夠收回失地、迎回二圣,那么當初又是這么丟的半壁江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