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人和
自古以來當官有什么好處除了可以給自己謀得利益之外,名聲、各種頭銜自然也是為官者的喜好之一。
上元節剛過,年前的商會也在商人的雷厲風行下終于成立,而關于商會會長的人選,完全不用葉青操心,不管是商賈還是趙師淳、燕慶之,無一例外的都會推舉葉青來任這個商會的會長。
同樣,為了向朝廷表忠、示好,商會的名稱在商賈、燕慶之、趙師淳等人琢磨來琢磨去后,最終還是認同了葉青所取的商會名靖康商會。
由此來提醒商會中的商賈莫忘國恥
有錢大家一起賺得宗旨之下,葉青頭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宋朝官制,對于統治者的莫大好處與優勢。
而且為了彰顯自己這個商會的大公無私,是全心為整個淮南東路的商賈著想,葉青以靖康商會會長之名,提議了趙師淳來任副會長,至于剩余的兩名副會長,則是由商賈們推舉。
如此之舉動,自然而然的,也讓各路商賈真正徹底的放下了戒心,開始真正去了解、在意這個商會,在未來到底能夠給他們帶來什么樣兒巨大的利益來。
而趙師淳被葉青提名一事兒,同樣也是得到了商賈們的認可,畢竟,即便是南宋商業發達,其商人的地位相比較而言還是要低于社會各個階層。
但若是有了趙宋皇室的加入,非但能夠提高商會的聲望,同樣,還能夠讓加入商會的商賈,因為崇國公趙師淳的關系,在心中產生一股與有榮焉,或者是讓商會變得稍微高大上的權威性。
自然而然的,商會的其余兩個副會長,由商賈從他們當中選出,而燕慶之這近一年來在淮南東路的活動,自然而然的會引起淮南東路商賈們的注意,何況,接下來的香皂、新燭,甚至是等頗黎的原材料,都將由燕慶之來獨家供給他們,所以燕慶之則就成了第一個被推舉出來的靖康商會的副會長。
而另外一位副會長,葉青最初并未覺得此人如何,但當知道賈偉之子便是如今身在盱眙軍的賈涉時
,則也不得不開始留心起這個賈偉來。
或許賈偉、賈涉兩人名不見經傳,但賈偉之孫、賈涉其子卻是鼎鼎有名的南宋未來權相賈似道。
也正是因為賈偉被眾商賈推舉為了副會長,葉青又不得不在提防之余,利用大宋朝獨有的官制,相對應的套到了靖康商會這個機構上。
那就是在三名副會長的下面,再設置三個同知副會長,如同大宋朝廷的同知樞密院相差不多,不過在靖康商會之中,卻是要比副會長低半格,但卻是有權參與、知曉副會長所參與之事兒。
如此的安排就如同他并未根據朝廷官制設置一正兩副,而是設置了一整三副一樣,同樣是充滿了自己的小心思。
商人重利輕別離,這讓葉青不得不想道那小小的典故,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但由此也有一個好處便是,三名副會長永遠都不可能有機會聯合到一起架空會長的權利,而同知副會長,又不得不讓他們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來為整個
商會負責。
朝廷在上元節之后,并沒有第一時間的召葉青回臨安,就是連白純、燕傾城二人,朝廷也像是忘了一樣,并沒有讓宋遷護送她們回臨安,而是一直留在了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