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
淳熙十六年六月,三個月的時間,葉青沒有等來太子府一點兒旨意,就是連李鳳娘的私人信件他都沒有等來。
這是一個令他滿意的結果,而喜上加喜的是,葉青提出的辭去淮南東路安撫使一職的事情,被朝廷拒絕了。
隨之而來的便是,朝廷難得頗有效率的,在極短的時間內,召回了同安撫使的葉衡,差遣了蕭振前往淮南東路任同安撫使,以及提刑使,而至于淮南東路安撫使一職,朝廷依然是交給了葉青。
任淮南東路同安撫使兼提刑使一年半的葉衡,原本以為他自己可以從此再次踏入仕途,恢復到當年的官職。
所以就在他一個人還在琢磨著,在成為淮南東路安撫使后,如何跟即將要回臨安,經淮南東路的葉青會面時,朝廷的一紙文書,在白秉忠回臨安一年后,也把他調了回去。
措不及防之下,心中迷惑的葉衡,第一時間便想到,這必然是與葉青主動辭去淮南東路安撫使一事兒有關,甚至,這就是葉青以退為進的一步棋,以自己被調回臨安為條件,來跟朝廷交易他被召回臨安一事兒。
但朝廷之命難違,即便是如今的揚州,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后,看著其越來越大的規模,跟越來越密集的人口,越來越繁盛的景象,讓葉衡內心深處,十分不愿意離開這個,他一天一天看著繁榮起來的城池。
他心頭當然也很清楚,揚州能夠有如此廣闊的城郭,完全是因為當初葉青北伐前的功勞,但這一年多兩年來,他同樣為這越來越大的揚州,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跟精力。
看著如今越來越繁華的揚州,看著那原本的城墻成了內城,新建的外城墻建成的外城,整個揚州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儼然如同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城,葉衡無奈之余,把所有對朝廷的不滿,全都暗暗的記在了葉青的頭上。
與第十四道圣旨一同來到濟南府的,還有就是劉克師,相比較蕭振的穩重來,劉克師顯然更適合銳利的革新與吏治。
再加上這家伙自從被葉青重用之后,如同洗心革面的換了一個人,身上原本那股書生的迂腐早已經消失不見,如今站在葉青面前的,完全是一個務實果斷、雷厲風行,又頗有城府、心計之人。
不過從其在揚州的一列舉動來看,劉克師同樣也是一個六親不認、心狠手辣之輩,在葉青不在揚州的這段時間里,能夠僅僅憑借一個轉運使的身份,就可以與葉衡、劉德秀抗衡,還能夠一直支持著盧彥倫、蕭貞不受任何干擾的擴建城池,給予了兩人無條件的人和支持,就足以說明,劉克師的手段跟城府,完全適合在山東兩路,包括南京路、京兆府路來治理復雜的官場,以及那些還有著對金人抱有幻想的豪門望族等等。
潑李三、趙乞兒率領著他的水軍再次回到了海州,留下了老劉頭、李橫兩人鎮守濟南。
比從前膚色更黑了一些,整個人也顯得要比當
初自信了很多的劉克師,聽著葉青的安排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在不知種花家軍存在的情況下,想了下后還是道“大人,此次您挾十四道圣旨回臨安,朝廷雖然嘴上說不追究您抗旨一事兒,但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更何況又有當年岳將軍這前車之鑒,所以下官以為,在金人北撤后,濟南府暫時不會有危險,您不妨多帶些人回臨安。這樣一來,路上也算是能夠保護您的安全,哪怕是回到了臨安,在朝廷面前,您帶兵回來,也算是率領三軍接受朝廷的嘉賞而已,想必不會有人說出其他來的,更不會因此來攻訐您。”
劉克師雖然說的不是很清晰,但其意思也已經從那句岳飛的前車之鑒上,在給葉青提著醒,朝廷的話,聽聽就好,真當真的話,到最后倒霉的肯定是自己,而非是朝廷。
所以多帶些人回去,完全可以以這一路上怕遇到金人余孽為由,以及請朝廷犒賞三軍為由,把保護葉青的大軍,一同帶領至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