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
淳熙十六年十月,在臨安皇宮宴請各國使臣三日之后,正式舉行了太子趙惇的登基儀式,同日,李鳳娘被冊封大宋朝的皇后。
相比較于人們對于趙昚禪位、趙惇繼位話題的議論來,人們顯然更為感興趣的是,三日前的皇城外,突然集結了大批的兵士于東華門、嘉會門時,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情。
而為何大量的兵士,在最后又無聲無息的撤出了城外,如同錢塘江的潮水一樣,來的讓人毫無防備,退的也是讓人所料不及。
但不管怎么說,那一夜沒有發生刀兵相向的一幕,還是讓臨安城的百姓在得知這一件事情后,顯得有些意猶未盡,仿佛巴不得趙宋宗室的權力交接之際,能夠爆發出一場驚心動魄的沖突,而不是有驚無險的對峙。
各國使臣如同臨安看熱鬧不怕事大的百姓一樣
,同樣是抱著如此看好戲的心態,但最終因葉青跟韓侂胄的克制,以及兩方達成的協議,最終還是避免了一場流血沖突的發生。
不過即便是如此,葉青跟韓侂胄勢同水火的關系,如今已經是人盡皆知,甚至就連長安的老百姓,都隱隱約約的聽到了關于朝堂之上的風聲,各種議論之聲也在臨安開始不脛而走。
而議論最多的便是認為兩人因為對于朝政立場的不同,所以才使得大宋這些年,唯有的兩名征戰沙場的武將,關系開始變得劍拔弩張,最終是分道揚鑣。
于是便有人可惜著兩人的對立立場,甚至是憧憬著,若是他們二人能夠心無芥蒂的聯手,那么大宋再次昌盛,收回北邊失地,鎮壓自杞、羅殿都將是輕而易舉、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竟然為了彼此的集團利益,以及各自朝堂的立場以及個人恩怨,完全不顧及大宋江山的繁衍昌盛,簡直是自私自利至極,讓人氣
憤。
當然,在眾多的流言蜚語中,還有一些人認為葉青跟韓侂胄之所以形成了對立的反目關系,完全是因為女人,而據說,還是跟當初的信王妃有關。只是這個說法,卻是很難讓人信服,因為在臨安的百姓看來,像葉青、韓侂胄等這些位高權重的官員,想要什么樣兒的女人沒有,又怎么可能因為區區一個女人而反目呢
何況,不論是在朝堂之上剛剛開始嶄露頭角的葉青,還是在朝堂之上已經仁過尚書差遣的韓侂胄,哪一個家里不是有著三妻四妾的美嬌娘存在,又怎么可能為了一個女人而反目呢
所以這種說法站不住腳的情況下,便會有人認為這是新帝登基后的平衡之策,不愿意看到如今大宋最為驍勇善戰的兩個武將聯手一起坐大,所以才讓兩人彼此牽制著彼此。
就如同如今在朝堂之上的趙汝愚、史彌遠一樣,兩個文臣之間同樣是勢同水火,在朝堂之上牽制著
彼此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