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橫清了清嗓子,而后指了指關山,說道“論起對葉大人的了解,我李橫跟各位大人相比都相差不多,當年雖然在神勁軍一同任差遣,不過那時候我們都是聽從號令的,根本沒有機會自己做選擇。而我之所以覺得葉大人會走關隴道,其實并非是我的猜測,而是我的娘子、劉大人的閨女蘭兒所猜測的。”
李橫有些擔憂的看了一眼蹲在他旁邊的老劉頭,而后繼續說道“蘭兒自從跟葉大人相識以來,就頗為得葉大人信任,也不瞞各位,當年葉大人還單單只任皇城司的差遣時,就已經把蘭兒視為心腹了,有時候看的比我李橫都要重要,甚至在葉大人當年出使金國時,臨安城的許多事情,我那個。”
說道此處的李橫此時更是心虛,因為也正是那個時候,隨著老劉頭跟葉青出使金國,所以他跟劉蘭兒的關系才突飛猛進,所以可想而知,他能夠跟劉蘭兒最終走到一起,而且先斬后奏,完全是鉆了葉青把
老劉頭帶走的這個空子。
老劉頭冷哼了一聲,當下也知道不是計較的時候,悶著頭道“繼續說下去。”
“是,劉大人。”李橫心虛的喊了一聲劉大人,而后繼續道“那時候皇城司的許多暗棋,甚至是包括如今的傘,其實說白了,雛形完全出自葉大人的授意、蘭兒一手的努力才有了今日的規模。所以蘭兒認為,葉大人絕對會選擇關隴道,其原因是關隴道地勢平坦、開闊,適合騎兵飛馳,雖然弊病是撼關會難如登天,特別是大震、馬鹿兩關,猶如蜀道之難,但也正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其苦難程度,必然是會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松懈,所以這可能是葉大人唯一的機會。至于為何不選擇雖然道路會坎坷、而且守軍相比關隴道會少的秦家源道,劉蘭兒認為,夏人必然會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秦家源道,因為他們會認為,葉大人必然是選擇秦家源道。所以葉大人必然會走關隴道,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馬鹿關。”
“馬鹿關”虞允文順著隴城向東,而后食指點在了馬鹿關口上道“這里易守難攻,甚至有可能
金人也會在此阻擊,為何反而成了葉大人想要經過的地方”
“馬鹿關向南可達秦家源道的長寧驛,蘭兒認為,長寧驛與馬鹿關之間,雖然道路難走,石階頗多,山勢險峻,而且有的地方只能夠容一馬通過,但也是誘馬鹿關守軍出關殲敵最為合適的地形。葉大人所率的種花家軍只有五千人,兵力上不占優勢,但勝在各個都是身經百戰,強憾無比,若是能夠在適合他們攻守的地形下,與夏人、金人形成遭遇戰,而非是攻城戰的話,那么最起碼能夠保證在短時間內,不會被形成夾擊之勢。”李橫在關山各個關口上比劃著說道。
緊皺眉頭不語的潑李三,突然敲開了李橫的手,順著固關、大震關一路向東指著道“若是蘭兒那丫頭猜測的是對的,那么葉青就必須一一拔下固關、大震關、安戎、付汗坪、老爺嶺五關,就算是都能夠順利攻下,這需要幾天的時間而如何又能夠保證,在拿下這幾關的情勢下,不被秦家源道、以及馬鹿關的夏兵所知曉”
“蘭兒說了,聽天由命。”李橫凄然一笑道“這是葉青唯一的機會,如果闖不過那五關,就不會有以后了,如果能夠闖過那么還要看虞允文大人會不會出兵馳援。”
眾人的目光,隨著李橫的話語,齊齊的望向了低頭沉思的虞允文。
京兆府路在李橫等人看來,雖然說是也歸屬葉青這個北地五路的節度使統轄,但當初京兆府路的收復,葉青并沒有直接參與,也沒有遣一兵一卒相助,而是全部由虞允文一人率兵所收復的。
其中雖然葉青幫虞允文頂住了來自朝廷的所有的壓力,讓虞允文能夠在收復京兆府路的時候“輕裝上陣”,不必考慮來自朝廷的阻力跟壓力,而且即便是戰后,朝廷也是把所有的攻訐,都集中在了葉青一人的身上,對于他虞允文,則是遙賞、遙賞、再遙賞。
而且就在前兩日,在虞允文已經多年不曾回過朝堂的情況下,朝廷竟然是絲毫不計前嫌,突然下旨再次示好,遷虞允文為京兆府路安撫使,知樞密院事
,賜封雍國公。
朝廷如此一系列的封賞,已經讓聚集在京兆府路的眾人隱隱感到了一絲的不安,而更令人不安的是,緊隨其后朝廷又為了以示對虞允文的看重,據說已經派遣了一名臣子,要親自來京兆府路,代圣上向虞允文行除了官職以外的所有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