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有些人,即便是死,也是不愿意背井離鄉,離開祖祖輩輩生活了多年的地方,所以他們不管是以什么苦難的方式生存,但都是死守著這一塊土地。
葉青也不強求,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絕對可以做到完美的,不過對于他來說,隨著去年花費了大力氣、巨大的財力疏通、新建的河堤等等后,今年的災情已經遠遠低于了去年。
而且若是再這樣堅持個一兩年,葉青相信,北地四路的黃河沿岸一帶,徹底恢復生產力,恢復勃勃生機也絕不是一個美好的希望。
治水顯然是一個長期工程,絕不存在一勞永逸的可能,辛棄疾同樣是深知這一點,所以這幾年在北地四路,他更多的是參與水利的修繕,百姓的安撫,至于其他的事情,大部分是都交給了陳次山、楊懷之二人。
而在軍事防守上,如今又有潑李三跟武判、歷仲方三人為將,總之只要不出什么幺蛾子,北地四路如今已然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由各司其職的文臣武將打造的一片固若金湯的疆域。
所以如今不管是北地四路為首的濟南府,還是以京兆府路、河套三路為首的長安府,如今都有了一
套足夠完善的行政、軍事體系。
虞允文、劉氏兄弟,李橫、田琳,墨小寶、鐘蠶幾人,已經足夠應付眼下京兆府路、河套三路所發生的任何事情。
辛棄疾、陳次山、楊懷之,潑李三、武判、歷仲方,也足以應付北地四路可能會發生的任何事情。
如今對于葉青來說,就剩下了腳下的這片疆域,以揚州府為首的淮南東路,一直沒有能夠在人事上,形成一套自己的防御體系來。
沒有任何外部憂患的淮南東路,顯然所有的危機都是來自內患,若不是因為蕭振在臨安府知府的差遣上擔任多年,早就在朝堂之上練就了一番心堅似鐵的意志,那么在淮南東路這近兩年多的時間里,恐怕也早就朝廷被拉攏過去了。
也正是因為蕭振熟悉臨安的一切行事風格,所以在葉青前往遼國的這段期間,蕭振就成了主淮南東路大局的不二人選,雖然如今的淮南東路上,只剩下了一支盱眙軍,但也足以能夠使得淮南東路一直能夠被牢牢的控制在手。
三千家軍,還距離揚州有幾十里地的時候,就已經驚動了整個揚州府,隨著蕭振跟沈牧兩人率眾出
城后迎接,在夜色降臨的時候,家軍便與葉青一同到達了揚州。
看著跟自己相識多年的蕭振,葉青笑了笑,而后又看了看其他揚州的官員,沈牧在其中可謂是格外的突兀。
“我還真怕你在京兆府脫不開身,暫時沒辦法回來,所以就把沈牧從海洲差遣了過來,如今就連徐范的盱眙軍,也都駐守在揚州城外,若不然的話,我們也不可能在你距離揚州還有幾十里地的時候,知道你要回來了。”蕭振是感到由衷的高興,而且整個人也一下子輕松了下來。
隨著朝廷的種種異動,這些時日里來,蕭振在揚州是如坐針氈,一刻不得安心,深怕朝廷在這個時候突然先發制人來硬的。
若是一旦真跟朝廷翻臉,自己丟官丟命都好說,但若是丟了淮南東路,他就是死也沒辦法面對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