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欲來
葉青回到揚州的事情,已經開始讓人們議論紛紛,特別是臨安朝堂之上的官員,以趙汝愚、留正為首,這些時日是過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知道什么時候,如今已經隱隱架在他們脖子上的刀,就會落下。
大部分人都還是在私底下議論著,這一次葉青回來,是要跟朝廷攤牌,還是要跟圣上爭論,但不管如何,葉青如今雖然人還未到臨安,整個臨安卻是已經顯現出一股兵臨城下的飄搖動蕩的緊張感。
特別是當人們知道,葉青這一次南下揚州,雖然只帶了三千人回來,但這三千人,可是去年跟他在關山誓死一戰,最終殺出一條血路而逃出生天的種花家軍時,每個人都不由自主的感到了一股不寒而栗的感覺,人心惶惶之中,人們也開始意識到,這一次葉青是真的要來真的了,就如同當年信王府那次一樣了。
三千人雖然不多,但當這么一支大軍,是從有
死無生的絕境之中涅槃出來的鐵血大軍時,便沒有人敢輕視這一支人數雖然不多,但絕對是葉青麾下最為忠心、戰斗力也最為精銳的部隊。
畢竟,這么一支以前不怎么起眼,但關山一戰卻是只損失了兩千來人,卻屠殺了一向以曉勇、彪悍著稱的夏國兩萬多,甚至達三萬兵士的鐵血大軍,誰敢自認為有能力抵擋的住他們的凌厲殺伐
何況,還有葉青這么一個戰場上的梟雄,關山一戰,單單一人就能夠震懾住金國的兩萬大軍,讓其不得前行寸步,最后不得不灰溜溜的無功而返,最后還失去了河套三路。
以前的葉青雖然心狠手辣、手握重權、凌厲果決,但人們依然還認為他還在掌控之中,頂多算是高宗皇帝豢養的一頭關在籠子里的猛虎,只能是嚇唬嚇唬他們這些朝臣,根本傷不了他們。
即便是之前有人在葉青的獠牙下受傷,但在他們看來,那更多的是因為高宗皇帝在背后指使的結果,他葉青頂多只能算是一個高宗皇帝手里的快刀而已。
于是當人們不得不在葉青到達揚州后,開始回顧葉青一路走來的歷程時,才后知后覺的發現,上一次的臨安出現動亂真正目的,原來并非是只針對信王,如今回想起來,更像是專門為葉青而設,但最終高宗皇帝搭上了一個信王,都沒能夠奈何他一手豢養的這把快刀。
一時之間,想通當年那諱莫如深的事件當中的種種關節后,有些人不由得心頭陰云密布、或者是暗自遺憾著,若是那個時候高宗皇帝除掉葉青的話該有多好,或許也就不會有今時今日這樣一個,突然就能夠讓朝廷低下三分姿態的梟雄葉青出現了。
韓侂胄在葉青到達揚州的三天后,率領著八千人回到了臨安,臨安城外的兵營便成了他所率大軍的大營,雖然回來的很低調,不同往常那般讓朝堂官員在臨安城隆重的迎接他,但這一次的低調中,明顯能夠感覺到幾分肅殺跟凝重的意味。
自然,明眼人也都看得出來,這個時候韓侂胄突然帶著八千人回臨安,顯然就是針對北地的梟雄巨頭葉青而來。
而韓侂胄如今好像也很忌憚葉青,特別是左相、吏部、圣上的三封文書,在葉青這里如同石沉大海、毫無音訊,而后葉青就出現在了淮南東路后,讓韓侂胄也立刻意識到,葉青已經用強硬的態度告訴了他們,淮南東路他是不會放棄的。
揚州葉青的態度強硬,臨安的韓侂胄卻是選擇了避其鋒芒,即便是八千人都駐扎在了城外的大營后,但他們選擇的還是臨安禁軍在城外的兵營,對于皇城司在城外空空閑置的大營,韓侂胄卻是連哪怕一個人都沒有放進去。
韓侂胄避其鋒芒,不想與之硬碰硬,而揚州的葉青,則是針鋒相對、步步緊逼,就在他的八千人剛剛駐扎在禁軍大營后的第二天,兩千種花家軍沒有任何預兆,更沒有通知任何人以及朝廷,如同神兵天降一般,一夜之間就進駐到了皇城司大營內。
一連串的舉動,使得整個臨安城瞬間處于到了一種風雨飄搖的震蕩之中,風云變化之間,整個臨安城陽光明媚的上空,卻是仿佛被壓上了一層厚厚的烏云,電閃雷鳴、風雨欲來的風暴仿佛隨時都會掀翻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