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大鍋
如同后世的官員大搞政績工程一樣,在這個時代同樣,籠絡民心的捷徑也就永遠都是那么幾件事兒,為官一方天地,除了造福一方百姓這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外,那么修繕與朝廷皇室有關,或者是跟當地百姓息息相關的廟宇,就成了為官一任時,獲得政績、得到朝廷認可的最佳捷徑。
后世或許已經絕跡,但若是在這個時代,為官一任實在沒有辦法給百姓帶來富裕的生活,無法在稅賦方面做到減輕百姓的負擔外,那么修建一些祈求風調雨順、或者是國泰民安的廟宇,自然就能夠成為籠絡民心的最佳辦法,同樣,這也是最佳的名正言順的貪墨之法。
而修繕孔廟這樣的事情,葉青不知道以朱熹為首的文人士子會不會從中貪墨銀兩,但就連朱世杰這樣的少年,都能夠出手闊綽的甩手就是五十兩銀子,為一個女子贖身,所以讓葉青絕不會單純的認為,南北兩地上千的文人士子相聚曲阜,完全單純的就是為了“學雷鋒、做好事”的義務活動。
只要是來到此地的文人士子,必然都會抱著各種各樣的目的來此,或是揚名立萬,或者是結交一些名望更大的文人士子,或者是希望借此來抬高自己以后在孔廟的歷史中的存在感。
總之,為孔圣人修繕孔廟一事兒,絕沒有表面上那么的高尚跟神圣,總之,這
其中同樣是有著關于文人士子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
所以借修繕孔廟,籠絡民心、提高自己的聲望,穩固地方吏治、政事,葉青決計是不會讓朱熹一個人得逞的,甚至,既然無法避免要北地官府出錢修繕,那么必然要以他葉青為首才行,需要把他葉青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把他當成是此次事件的發起人,而朱熹等人不過是趕來此地共襄盛舉罷了。
朱熹靜靜的看著葉青,從葉青來到這后院花園問他第一句話時,他就隱隱猜測到了葉青的目的,只是在他看來,這件事兒完全是因為他朱熹,才會有這么多的文人士子相聚于此,他葉青何德何能,憑什么就要分一杯羹甚至還要拿走那最高的聲望,只給他們這些人留下一些湯喝呢
“葉大人。”朱熹語氣不再像剛才那般平和,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后,沉聲道“如今居于圣廟的文人士子多的是在當地頗有威望之人,家里富裕、銀錢萬貫者也有許多,你可要想好了,若是老夫真的撇開你。”
“北地是誰的地盤”葉青端著茶杯,看著那上面漂浮的茶葉,淡淡道“若是朱先生真的有這樣的想法兒,恐怕早就付諸于行動了,又何必在此等候著葉某人到來更何況,別說是辛棄疾,就是臨安朝廷也沒用,沒有我葉青的點頭,任何人誰哪怕敢動孔廟一塊磚,我都能夠給他治個謀逆之罪,若是朱先生不信,大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