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葉青麾下的實力,不管是對上金人還是蒙人或者是夏人,都有一戰之力,但并沒有絕對的優勢。
但在軍情一事兒上,葉青卻是有著其他人無可比擬的優勢,自擔任皇城司統領到如今的這么多年來,以皇城司為架構而發展的情報機構,已然是覆蓋了華夏的所有疆域。
而這也是為何葉青即便是在準備不是那么充裕的情況下,敢于對夏采取主動征戰的原因。
同樣,面對金人,葉青在于軍情消息這一方面更是占據了絕大的優勢,完全不是金人能夠比擬的,所以金人燕京的一舉一動,不能夠說遠在京兆府的葉青都了如指掌,但在軍情一事兒上,微小的風吹草動也都絕不會逃過葉青的眼睛。
自然而然,不論是乞石烈諸神奴所率大軍的行軍速度,還是另外一路南下攻濟南的李鐵哥、李喜兒所率的大軍,都在葉青的掌握之中。
但即便是這樣,葉青如今依然無法斷定,與金境河東北路、河東南路緊鄰的鄜延路中的四個大州內,如今還有多少官員傾向于金人。
河套三路在被收復后的第一時間,在整治當初遺留的官吏之時,對于那些行跡可疑、拿捏不準的官吏,俱是采取了調離鄜延路,差遣至京兆府路,抑或是其他路的辦法,總之,如此做的目的,便是盡量隔離那些遺留的官吏與金人之間的接觸,從而使得一旦雙方之間發生戰事,能夠把這種里應外合的危險降低到最低。
所以如今在與金即將交戰的敏感時刻,葉青若是想要殺雞儆猴,或者是清除異己,顯然都不太可能動的范圍太大,如同慶王趙愷所言,留下的那些還依然被差遣的遺留官吏,在當地百姓心中都享有一定的名望,若是在沒有任何確鑿證據的前提下,就大肆羅織罪名清除異己,必然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有可能因此,把還未完全穩固的民心,推向了金人的那一邊。
此舉并非是葉青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因為這種現象,在華夏民族的歷史當中,一直如同傳統美德一般被保留、傳承了下來。
幾十年的異族侵占,足以讓百姓不分是非的“認賊作父”,這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上并不新鮮,即便是在后世,孤懸在外的那個島嶼,也因為倭國五十年之久的占據,到了如今依然是喜歡認賊作父,反而是對他的親生父母一直以來惡言相向,就連已經回到華夏二十年之久的那顆東方明珠,到如今依然對侵略者的“恩情”念念不忘,寧愿做狗也不愿意為人。
從中也可以看出,華夏民族在幾千年的傳承中,一些劣根性自始自終也都一直被傳承了下來。
所以如今的葉青,完全不會相信,北地共計八路的百姓,如今已經是徹底歸順于宋廷。
他相信,一旦宋軍在河套三路跟金人的交戰中稍微落于劣勢,哪怕是在整個戰事中小敗一次,都必然會引起民間百姓的揭竿而起,而到了那時候,整個宋軍包括他葉青在內,在正統性上,可就于情于理都無法站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得住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