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約
紹熙四年十一月底,比戰爭甚至還要讓葉青趕到耗費精力的撤退,終于是從延州撤回了最后一路大軍,也就是葉青所率的種花家軍。而三千營也由徐寒帶著向隴城方向出發。
只是葉衡從葉青跟完顏璟罷兵談和之日起,一直都沒有弄明白,葉青跟完顏璟的談和,到底只是談和,還是說,在未來的幾年太平日子里,北地就將與金人聯手而對付蒙古人呢
不管是葉衡還是說其他宋廷的官員,特別是臨安朝廷以及已經到達京兆府的韓侂胄、史彌遠來說,蒙古人再可怕、再強悍,也應該沒有金人當年的行徑
讓宋人恨的咬牙切齒吧
隨著四萬多不到五萬大軍陸陸續續撤退開始,金營那邊也開始了撤兵回營的舉動,當一望無際的黃河堤岸,只剩下了種花家軍的三四千人時,金人那邊同樣是加大了撤兵的步伐,漫山遍野的營帳如同夏日里的綠意一般開始逐漸消失不見。
而當時日進入臘月后,整個延州一線,隨著宋、金各路大軍的陸續撤去,一時之間變得格外荒涼與空曠,少了那無數的帳篷與兵士,以及戰馬的嘶名聲、河岸的諸多渡船后,竟然給人一種有些無所適從、空蕩蕩的感覺。
放眼望去,人去地空的黃土大地上一片狼藉,大軍離去后留下的種種殘骸等物品,在這個時候看起
來,甚至比戰后那慘烈的戰場還要狼藉、混亂幾分。
凹凸不平的各種坑洼,特別是那些后勤大軍離去后,滿地的狼藉讓人很難相信,這里曾經也是駐扎著一撥訓練有素的大軍。
而壯丁營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所駐守的大營則是顯得更加的狼藉跟混亂,比起前方各路大營所駐守的大軍營地,雖然是多了一絲的生活氣息,但人去樓空后的蒼涼也格外的讓人惆悵。
種花家軍圍繞著整個大營依舊是如同往常一樣巡視著,孤零零的一片還支撐著營帳的營地內,葉青與最后余下的葉衡走出帳內,而對面的河岸處,乞石烈諸神奴等人,也在完顏璟離開后,正呆呆的望著黃河水出神。
隨著一艘較小的渡船在岸邊停下,最后留下來撤退的乞石烈諸神奴,終于是踏上了渡船,向著葉青跟葉衡所在的堤岸處行了過來。
迎著寒風的乞石烈諸神奴終于站在了宋軍一直堅守的堤岸,望著這一望無際的荒涼大地,偶爾能夠看見宋軍騎兵在堤岸與營地內來回奔走,心頭瞬間升起無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