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
紹熙五年二月初,史彌遠、韓侂胄在長安城度過了一個并不怎么有意義的元日后,便踏上了回臨安的行程。
同樣,虞允文、劉克師、辛棄疾,身為三大都護府的另外一位副都護,也開始踏上了自己身為副都護的征程,比史彌遠、韓侂胄在長安多停留了幾日后,辛棄疾回濟南府,而劉克師也率李安全等人則是前往興慶府。
墨小寶、鐘蠶在劉克師到達興慶府后,便第一時間從西平府啟程,把鎮守西平的差遣,完全交給了歷仲方一人,開始啟程回長安,準備與葉青一同回臨安。
不管是劉克師還是辛棄疾,都曾在臨走前建議葉青,能不能差遣別人代替他回臨安,畢竟從關山一役后
,葉青跟朝廷之間的關系就已經沒有信任可言了,而這一次朝廷釋放出如此大的善意來,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對于葉青也更像是一場鴻門宴。
不管在誰看來,朝廷的態度都不應該轉變的如此之快才是,當初關山一役,不惜聯合金、夏也要除去葉青,如今竟然愿意拱手讓出所有北地吏治于葉青。
所以不管怎么看、怎么分析,在朝廷向葉青釋放的善意背后,完完全全是赤裸裸的陰謀。
可如今北地的形勢,顯然也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朝廷要的就是葉青親回臨安,不管葉青差遣北地的任何人,顯然都不可能代替的了他。
辛棄疾也好,劉克師也罷,都曾在臨走前苦口婆心的勸過葉青,在這個時候千萬莫要再回臨安,但對于北地的困境,在一時之間內,也拿不出來一個可行之策來。
除非是在這個時候,他們愿意讓葉青在北地自立為王,可這對百廢待興的北地來說,同樣也是一道難關。
說白了,如今的北地顯然從各方各面,依舊是離不開宋廷的扶持,即便是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扶持,對北地來說,都是異常的重要,何況如今的民心所向,也是建立在葉青乃是宋臣的基礎上,并非是擁立葉青自立的條件上。
所以這個時候的葉青,在朝廷沒有對他采取更為強硬跟蠻橫的動作前,他想要在北地自立的條件,并沒有完全成熟,北地民心這一道關卡,原本是建立在大宋正統之上,而這時候再改弦易轍,成為一個新的王侯的百姓,各方各面都是弊大于利。
上元節過后,在史彌遠、韓侂胄還在臨安時,劉敏行就從河套三路回到了長安,而后在葉青的同意下,
劉敏行主持的科舉,也緩緩在北地各路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