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深甫右眼皮不自覺的連跳好幾下,瞬間心頭一緊“莫非莫非是圣上默認了史彌遠彈劾鄭清之。”
“現在還說不好,不過根據昨日里李大人的言談,大概可以猜到,皇太后已然同意了李大人調任戶部尚書差遣一事兒,所以圣上的意思也就變得無足輕重了。但。”留正眉頭憂慮更盛,有些無奈的繼續說道“如今留某擔心的不是鄭清之的安危,朝堂之上能夠到頭來平安落地者不過寥寥幾人,鄭清之在朝堂之上浸淫多年,想必也早就料到了有朝一日自己會落得這般下場。只是留某所擔憂的是李大人這次奏請差遣戶部一事兒,是否是跟史彌遠之間達成了什么默契”
謝深甫的右眼皮再次猛跳幾下,瞬間有些明白留正真正所憂慮的是他擔憂李立方跟史彌遠達成了一定的交易。
對于史彌遠來說,在對付鄭清之一事兒上,他雖然可全權決斷,可以不稟奏圣上,但鄭清之終究不是四品、五品那般小官,終究是朝廷之上堂堂正正的一部尚書,到最后不管是給鄭清之羅織什么罪名,但都需要經御史臺、刑部以及大理寺的批復才行。
而御史臺自是不用多說,這么多年來,一直都被史彌遠牢牢的握在手里,這些年也一直都是史彌遠手里一把,用來清除異己的最佳利劍,朝堂之上但凡有史彌遠看不順眼的,敢于跟他作對的,那么御史臺于第二天必然會把奏章、揮舞的如雪花一般的飛向圣上跟前,或者是抵達中書門下。
自高宗皇帝起,宋廷再次恢復了中書門下兩相吏治朝堂之制,而到了孝宗皇帝時期,真正徹底的變革才開始慢慢形成了一條,專門為權臣獨攬大權鋪就的康莊大道。
尚書省的尚書令、中書省的中書令、門下省的侍中三大宋廷虛稱,便徹底的被從朝堂之上被去除,從而從根本意義上促成了三省合二為一的朝堂之制,六部則被直接掌握在了左右兩相的手里。
葉青曾任過很短暫的樞密院樞密使,但也因為葉青北伐的種種功績遭人嫉妒,使得在實質上三省合二為一時,同時也去除了樞密院的實權職能,從而在兵部代行樞密院的實權同時,使得平章軍國重事的這一差遣,落在了左右兩相的身上。
即使宰相統領六部,同樣兼任軍國重事,事實上造就的便是軍政
大權開始漸漸有被一相獨攬的趨勢。
如今雖然史彌遠還沒有完全理順朝堂之上的勢力劃分,但自孝宗皇帝時期開始的朝堂變革,實則已經為未來的真正權臣,鋪好了一條“康莊大道”。
歷史按照著它自己的軌跡繼續前行,也正是因為葉青在北地的異軍突起,以及對于兵部的緊抓不放,從而也使得這種趨勢得以被遏制,但實際上依然在這個時候,形成了軍、政互斗,想要吞并彼此的局面。
兵部、刑部、大理寺,本就一直跟葉青關系極為親密,不管是如今的朝堂之上,還是葉青在臨安時的朝堂上,兵部跟刑部以及大理寺,都是以葉青馬首是瞻,這在謝深甫跟留正眼里,以及其他官員眼中,也并非是什么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