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說回來,葉青如今對于朱熹等儒學還是理學的認知,顯然也發生了變化,而這也是為何他會選擇拒絕李湘跟木華黎的原因。
相比較于江南之地,如今顯然北地的書院等地,更需要朱熹等這些有名望的大儒才是,所以即便葉青已經貴為燕王,但如今因為北地的事情,也讓他不得不放下該有的身段,來跟朱熹打交道。
而從朱熹的話語中,葉青還是感覺到了朱熹自上一次入仕失敗后的消沉,到如今依然還沒有從中走出來。
朱熹從不曾以老朽自稱,但今日一見面,朱熹便一直以老朽自稱,自然也就可以從中看出,如今的朱熹已然是對朝堂意志消沉,興不起那么一絲的興趣了。
“先生若是愿意,葉某倒是可以幫先生置一間稍好的宅子,供先生研做學問用,如何”葉青的語氣真誠道。
鄭樵跟林澤之臉上瞬間露出喜色,反而是朱熹依舊是一臉平靜,不為所動的樣子。
“燕王今日愿意前來,恐怕是有要事兒吧”朱熹岔開話題問道。
葉青也不避諱在廳內的幾人,爽快道“先生在葉某北征前,在臨安為葉某的名聲做了不少努力,如今燕云十六州已然歸我大宋,所以這其中也有先生的一份功勞才是。自然,在臨安為先生若先生對臨安尚有顧慮的話,那么不妨先生重選一處研做學問之地便是。北地先生可以隨意挑選,至于這江南之地,葉某也一定會在朝堂之上。”
朱熹則是笑著擺擺手,打斷了葉青的話語,而后道“老朽已經想好了,打算回建陽。”
“為何”葉青皺眉問道。
林澤之、鄭樵則是一臉的凝重,而謝道清則是一臉的茫然,她還是有些意外葉青如今對于朱熹的態度。
“老朽頓悟了,老朽一介書生,本就應該靜心凝神專注于學問才是,而非是朝堂之上。士人致仕雖乃正道,但學問一道才當是書生之大道。老朽恍惚幾十年,到如今才頓悟此道。不過好在,老朽這些年也并非全是虛度,這肚子里多事少還是有些學問,所以如今只想著能夠在作古之前,讓這學問能夠留存于世,而非是跟隨老夫被黃土掩埋。”朱熹的神情極為坦然,這顯然是一件極為難能可貴的事情。
書生一向重風骨、節義,而且很少有人愿意光明正大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可如今朱熹不單是做到了,而且還說了出來。
林澤之、鄭樵等人神色平靜,顯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聽朱熹如此說。
而此刻的葉青神情則是顯得有些凝重,大廳內,也因為葉青的凝重,使得氣氛微微有些緊張,甚至就連林澤之跟鄭樵,也不免一下子變得有些小心翼翼。
唯獨朱熹,依舊是一幅云淡風輕的樣子,扭頭看著葉青道“其實燕王不說來意,老朽也能夠猜到個十之。”
“但不知先生可愿意”葉青也相信,以朱熹的智慧加上如今宋廷的形勢,猜出自己的目的并不算是什么難事兒。
“若燕王愿意,老朽愿推薦此二人,不知道燕王覺得如何”朱熹用眼神指了指林澤之跟鄭樵道。
“先生難道真不想前往北地看一看”葉青問道。
朱熹則是陷入到了沉默之中,葉青的話當然還是讓他動心,雖然他已經做好了回建陽的打算,但當葉青提及北地后,朱熹還是不自覺的感到心弦一顫,那種想要看一眼大宋治下北地江山的沖動,也就不自覺的涌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