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話的人,臉色蒼白雙腿顫抖,顯然內心亦已是極為恐慌。
“可敵我兩方兵力懸殊,若是不降,哪怕傾盡全力一戰,我方也定是輸多勝少啊。”
“那怎么辦,如不早降,到時董軍認為我等欲負偶頑抗,一旦發動攻擊,我等豈有幸理”
趙聽著朝堂之上紛亂嘈雜的爭辯聲,一時間已是神情恍惚。
這時陸秀夫走出混亂的文武人群,對著龍椅上,神情恍惚的趙再次說道
“陛下,董將軍在我回返之時和我說過,只給我們一日時間。
一日之后,董軍必將全力攻城,直到城破方會罷休,中間再不接受投降,還望陛下早做決定。”
此時陸秀夫的內心早已做出打算。
他忠的是天下萬民,保的是中原大地。
只要不讓中原大地淪陷元蒙韃子之手,他陸秀夫坐看朝堂更迭又有何不可。
趙坐于龍椅之上沉思良久后,方才長嘆一聲緩緩站起身來,對著殿中文武道
“諸位卿家隨我去城墻之上看看吧。”
自從董家軍圍城后,長居于深宮中的他,雖然聽文武大臣說叛軍帶甲數10萬,將京城圍的水泄不通,但他卻從未親眼去看過一次。
或許是懼怕,或是不想面對現實,也許兩者都有。
此時到了抉擇之際,他打算去城頭看看,見見這或許將要終結大宋數百年國運的叛軍。
趙高坐軟轎之上,在眾多文武百官和皇城禁軍的簇擁下,來到了城墻之上。
叛亂發生后,趙第一次走上了城墻。
看著城外那旌旗連天,營賬綿延數十里的叛軍軍營。
趙頓時腿下一軟,便險些跌倒。
“官家小心”
身旁隨行太監,連忙將其攙扶坐下,連問是否有恙。
趙揮了揮手讓其退下,方才凄聲感嘆道
“寡人一念之差,未想鑄此大錯。聽聞那董天寶,昔日只是寺中一小僧,為何如此短時間讓其成了這般氣候。”
“難道真是朕錯了,是我大宋錯了嗎”
眾文武聽了趙話語個個臉上神情各異,有鄙夷有驚恐,有擔心,有痛苦。
“夕日唐皇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看來大宋這條船,今日恐要毀于這萬民之水了。”
說到這的趙不禁潸然淚下。身邊的文武百官見到官家流淚。也是紛紛黯然啜泣起來,一時間城墻之上悲聲一片。
趙看著身邊哭泣的文武百官,不禁內心稍慰。
他讓侍者將陸秀夫召至身旁,溫聲開口道
“陸卿家還要勞煩你再去城外一次,此次你去之后,與董將軍言名。”
“我大宋天子趙,愿降董將軍”
聽得陸秀夫的質問,莫非猛然轉身回復道
“正是因為國家危難朝不保夕,我才需推倒舊朝涅磐重生。”
“你陸秀夫捫心自問,以如今舊朝的腐朽,一旦襄陽城失,你所效忠的大宋又還有幾年光陰”
莫非的這個反問讓陸秀夫頓時陷入沉思中。
莫非不待他回話又接著道
“據我所知,襄陽城已是危如累卵,屏障樊城已失,然而你所效忠的南宋朝廷不但不派救援前往,反而派去天使督查,讓守城將領束手束腳,搞的襄陽城內烏煙瘴氣。”
“而就在襄陽城旦夕可破的危難之機,你效忠的官家不但不派兵前往援助,反而派太監魏續招集各路軍鎮兵馬,前去洛城伏殺于我。”
“還真真是個英明神武圣明的好皇帝啊”
陸秀夫被莫非的這番話說的無地自容,滿臉頹敗,已是再沒了和莫非爭辯的心思。
莫非見陸秀夫這個樣子,也沒了再打擊他的興致。
“你回去跟趙說,我董天寶給他兩個選擇。”
“要不就明天給我開城投降,我保他一世安樂。”
“要不就負偶頑抗到底,待城破之日,宮廷之內我董天寶麾下將土將三日不封刀,定要殺他個雞犬不留,血流漂杵。”
這次莫非再沒理會沉思中的陸秀夫,而是轉身徑直快步走出了軍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