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別人會叫她成皇后,成娘娘。
若真是鬧的大了,將信安侯府的破事兒通通指摘出來,旁人只會覺得是自己小題大做,世上哪有子女能說父母不是的那是沒教養好吃里扒外的孽障
她若是徹底脫離了信安侯府,這往后幾十年數百年,都要為人津津樂道反復說唱了。
玉照自覺還沒達到那種不在乎世人指點言論的境界。
她如今也才明白,一個府里的開銷用度是幾何,養大一個姑娘又需要花多少銀兩。
曾經因自己不差錢,從不將那些細碎銀兩放在心上。
如今卻是懂了,往年自己各種名貴藥材吊著,幾十貼身婢女伺候,每年少說也得耗費上千兩白銀,信安侯府每年倒是寄過去些銀子,可老太妃卻是沒要,說什么自家的外孫女自己還是養得起。
而這會兒卻好了,平白被信安侯府撿了個現成的,半點兒錢沒花,平白出了個皇后。
玉照想到這銀子的事兒心里就悶悶的不得勁兒,一口氣提不上來,她覺得自己很小氣,為了這事兒氣的晚上睡不著覺,氣極了還會吃不下飯,可她性子就是這般小氣。
小氣性的她想起來又心里發悶,靠上貴妃榻,憑著老太妃往自己發髻上簪著各式發簪也無動于衷,背著光顯得有點兒可憐“外祖母您少花點兒銀子吧,都叫侯府給我置辦呢,當初聽說我父親送過銀子往江都,為何當初您不收了”
幾個老嬤嬤聽了忍不住朝老太妃笑起來,“姑娘會心疼您了,知道替您省銀兩呢。”
老太妃聽她這般別扭的掰扯,也捂著肚子發笑起來“你這個丫頭,竟是算銀子起來,不免叫別人笑話你眼里只有銀子,不顧忌親緣,你如今要做皇后娘娘的,這般傳言可不好。”
玉照并不退讓,她覺得自己并沒有說錯“不算銀子那又算什么呢其他的信安侯府也給不了我,聽說林氏給玉嫣請的樂師,一年光是束脩就要百兩銀子,我到好,就像是以德報怨一般,什么都您這邊花,到頭來好處全是他們得了去”
老太妃無奈嘆氣,左右她并不需要外孫女給她掙來潑天富貴,再說江都王府榮耀本已經登頂,還能在賞賜什么不成
她只希望外孫女能平安順遂。
“想這些做什么咱家封地富庶,又只你一個姑娘,可不差那些銀子,更不差旁的什么。”
玉照卻不依不饒“您為何當初不收她們的銀子為什么”
老太妃道“當時也沒多想,那百兩銀子扔水里也才打個水花兒,平白無故收了這錢,日后他們豈不是逢人就說你是他們耗錢養大的為人子女的,本來就矮人一頭,我這是怕你日后與他們不對付,動不動拿孝道說話,你吃虧沒處說理去。”
結果怎想外孫女兒做了皇后曾經的鋪墊倒是有些拿不出手了。
“可不是,我可不是他們花錢養大的。這回兒我入了宮,怎么著也該輪到他們狠狠割一回肉了吧。”
“我當你是打的什么主意,原來是這個。那倒也是,”老太妃聽了忍不住笑著點點頭“你這一人的嫁妝,夠他們家幾代姑奶奶出嫁的了。”
那是自然。
縱使如今玉照對信安侯府一眾人等冷了心,皇后出自他們房門,這種大事他們也是半點不敢耽擱,早早替玉照備起了嫁妝。
信安侯府公中直接劃走了六萬兩做皇后陪嫁,老夫人那兒也親自貼了兩千兩銀子,再加上成侯私出的,綾羅綢緞房屋地契,這等帶不進去的,全折算成現銀。
倒是一份厚實的嫁妝,倒也襯得起皇后這個名頭。
這筆銀子信安侯府是出的元氣大傷,可卻沒有半點怨言,左右他們實際得的好處比起這十幾萬兩銀子來,實在算不得什么。
至于皇宮那邊帝后婚禮事宜,皇帝納后用的聘禮是有定制的,據規定,聘皇后,黃金萬斤。
納采雁璧乘馬束帛,一如舊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