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白常本為一小旗,因昨日奪城之功深得李過贊賞,此番前往臺安驛便令他領軍便宜行事。
但張白常這人還是有自知之名的,自己不過有些小聰明罷了,倒也算不上大本事,李過雖讓他領兵,可他是真不敢把自己當回事,畢竟隊伍里還有兩個百戶一個姓謝,一個姓阮,他倆才是這支兵馬真正的話事人。
倆百戶一路拿張白常打趣,張大人您可有何吩咐,張大人咱們如何取那臺安驛……張白常陪著笑臉,兩位大人別拿小的開涮了,小的唯一的本事也就是在誆城的時候抖個激靈,余下的事還得聽您倆位大人吩咐呢……
能在關寧鐵騎里當上百戶的,那都是悍勇且有謀之人,倆百戶自不會真的撂擔子把軍務扔給張白常。
他們一行半下午出發,風雪天行軍雖有影響,但不足百里之地,理論上最遲半夜也抵達目的了。
但兩個百戶官商議一番后,決定走的更慢些,甚至還在途中一個村子里歇腳借宿,說明兒再走。
許多士兵不解,不是說趁熱打鐵速戰速決么,為何又磨磨唧唧了。
但機靈的如張白常等人已然反應過來,因為不管他們走的快走的慢,到臺安驛時天都是黑的。
黑天對方警惕心高,但凡有一絲懷疑就決然不會開門的!
一旦有了懷疑,就會更加警惕再想誆門那就沒門了。
與其這般,倒不如慢慢溜達到天亮,吃好喝好歇好了到了白天趁對方松弛之時再下手。
這村子就在官道旁邊,不大有個三十多戶,距離臺安有不足三十里地,兩個百戶果斷決定在此借宿。
這么小的村子根本容不下千人兵馬,但能容多少就容多少,只要誰家有院子的有能避風雨的地方那就別讓他空著。
不擾民這條軍紀,在這不存在。
因為他們現在不是明軍,也不是軍紀嚴明的關寧鐵騎,他們是途徑此地的清軍!
只要不搶,不殺,不奸便可。
每個村子里都會有一個大戶人家,兵荒馬亂的年代村子里的大戶人家總是很熱鬧,比如現在這戶人家的主人躲在堂屋里瑟瑟發抖,不敢睡也不敢露頭說話。
因為那些當兵的沖他家院子里的時候就吆喝開了,所有人進屋不得隨意出入不得大聲喧嘩。
這戶大戶人家老小主仆有十一人,此時都蜷縮在堂屋里不敢出聲,他們都是漢人,這個村子里也都是漢人,他們也聽得出來外邊那些當兵的也是漢人,但他們怎么也不會聯想到這些漢軍是明軍,畢竟這時候清廷麾下也有很多漢兵的。
沖進這戶人家的來歇腳的就是倆百戶和張白常都四五十人,將主人一家趕緊堂屋后余下房舍便全都給占了,雖沒進堂屋去打擾主人家,但卻將這里當做自個家了,生火做飯飲馬喂料,家里有啥用啥,完全沒當自個是外人。
西偏房里生起了一堆火,兩個百戶和張白常幾人圍在火堆旁邊喝著熱水,低聲商議取臺安驛的行動,旁邊有一留著個鼠尾辮的漢人忙前忙后的伺候著他們。
“若這廝配合得當,咱們此番便輕松多了,那個詞叫什么來著,事半啥玩意來著”張白常斜眼看著那個鼠尾辮的漢人,揉著腦袋。
一旁的謝百戶隨口道:“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