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邊關重鎮,百年間歷經無數腥風血雨,方圓十里,枯骨累累。
近城卻還未望見城的時候,前方一批快馬來報,遼東總兵吳三桂率部來迎,常宇聞言立刻驅馬向前,遠遠便見風雪中一隊人馬快速駛來。
帥真他媽的帥初見吳三桂第一眼,常宇就忍不住一聲喝彩
史書記載吳三桂南北混血,堪稱美男子“三桂巨耳隆準,無須,瞻視顧盼,尊嚴若神。延陵將軍美豐姿,善騎射,軀干不甚偉碩而勇力絕人。沈鷙多謀,頗以風流自賞”
身材沒多高大,但帥的一筆和朱審烜的俊美一時無兩。
“遼東總兵吳三桂恭迎督主大”吳三桂下馬,余眾皆雖其后。
常宇不敢怠慢,也急急下馬“久聞吳將軍盛名,今日一見,風采之高,平生僅見”
“督主謬贊,末將也未嘗想到督主如此年少不凡,人中俊秀當實可敬”吳三桂也是奉承高手。
兩人上馬并肩而行,隨意言語,談笑甚歡,小太監不時偷偷打量這個大明末年,最為著名的武將,心中頗有感慨。
武將世家,生母不詳,他爹吳襄原錦州總兵,后聯姻祖大壽,兩家在遼東勢力更盛,后期手握大明最精良的部隊,在遼東呼風喚雨,說是個土皇帝也不為過。
眼下大明最精良的關寧鐵騎就在吳三桂手中握著,而這位大明朝最具爭議的武將就在常宇眼前。
闖賊破大同之時,朝廷令吳三桂放棄寧遠退回關內馳援京城,吳扭扭捏捏不情不愿,剛入關不久聞闖賊已攻占北京城,明帝亡的消息后,一邊穩住闖賊假意投降,一邊派人去求多爾袞幫忙,史稱“乞師”
后闖賊至山海關與吳三桂血戰,戰局不利之時親去多爾袞面前求援,攝政王趁人之危,逼迫吳三桂投降否則視而不見,絕不插手。
吳三桂無奈投降,當場剃發,多爾袞大喜,并當場賜婚其子吳應熊,那一年后來被韋小寶割掉雞雞的平西王世子才八歲,建寧公主才三歲而已。
不只顏值爆表,武力更是驚人,曾率領十余家丁沖入敵陣中救父,無論單打獨斗還是上陣沖鋒都是堪為軍中翹楚,無人出其右。
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小太監心中波濤澎湃,一個手握重兵,堅守關外小城的武將,一個可以左右大明命運的武將,一個歷史上被罵慘的叛國賊。
終于到了寧遠城,這關外小城卻無名氣那般大。
遠沒有想象中那般雄偉高大,四方小城,城高八米左右,圍長不過六七里,一切樸實無華到了極點。
但就是這座不起眼的小城,卻成了清軍嚴重最扎心的肉中刺。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兵六萬攻寧遠,袁崇煥,滿桂,祖大壽以萬余兵力守城,力戰獲勝。
天啟七年,皇太極的寧錦大戰,再次折戟于此
那時,明軍有火力優勢,而如今清軍大舉來犯,兵多將廣人強馬壯,火器也不輸明軍,甚至更勝一籌,這一次小太監督戰,鹿死誰手、
宮字營入城,隨即進駐軍營,引的吳系人馬圍觀,議論不休,人人皆顯驚訝,這支殺氣騰騰的騎兵竟然全是太監,雖有嘲諷之態,卻也暗暗佩服,論體格這些太監魁梧高大英武不凡論坐騎清一色高頭駿馬,裝備精良,挎刀背箭披甲,個個若天神一般,哪里有印象中那唯唯諾諾的奴才模樣,更不似原先軍中的監軍那般陰陽怪氣的那般惡心。
總兵府設宴為小太監接風,吳系諸將皆入席作陪,一一介紹后,眾人入座,杯籌交錯。
小太監向來不喜酒,竟也破了戒,凡諸將敬酒一律不拒,酒過三巡,臉紅耳熱,天旋地轉,北方的烈酒,豈是他能拿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