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無奈投降,當場剃發,多爾袞大喜,并當場賜婚其子吳應熊,那一年后來被韋小寶割掉雞雞的平西王世子才八歲,建寧公主才三歲而已。
不只顏值爆表,武力更是驚人,曾率領十余家丁沖入敵陣中救父,無論單打獨斗還是上陣沖鋒都是堪為軍中翹楚,無人出其右。
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小太監心中波濤澎湃,一個手握重兵,堅守關外小城的武將,一個可以左右大明命運的武將,一個歷史上被罵慘的叛國賊。
終于到了寧遠城,這關外小城卻無名氣那般大。
遠沒有想象中那般雄偉高大,四方小城,城高八米左右,圍長不過六七里,一切樸實無華到了極點。
但就是這座不起眼的小城,卻成了清軍嚴重最扎心的肉中刺。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兵六萬攻寧遠,袁崇煥,滿桂,祖大壽以萬余兵力守城,力戰獲勝。
天啟七年,皇太極的寧錦大戰,再次折戟于此
那時,明軍有火力優勢,而如今清軍大舉來犯,兵多將廣人強馬壯,火器也不輸明軍,甚至更勝一籌,這一次小太監督戰,鹿死誰手、
宮字營入城,隨即進駐軍營,引的吳系人馬圍觀,議論不休,人人皆顯驚訝,這支殺氣騰騰的騎兵竟然全是太監,雖有嘲諷之態,卻也暗暗佩服,論體格這些太監魁梧高大英武不凡論坐騎清一色高頭駿馬,裝備精良,挎刀背箭披甲,個個若天神一般,哪里有印象中那唯唯諾諾的奴才模樣,更不似原先軍中的監軍那般陰陽怪氣的那般惡心。
總兵府設宴為小太監接風,吳系諸將皆入席作陪,一一介紹后,眾人入座,杯籌交錯。
小太監向來不喜酒,竟也破了戒,凡諸將敬酒一律不拒,酒過三巡,臉紅耳熱,天旋地轉,北方的烈酒,豈是他能拿得住的。
諸將皆相視而笑,吳三桂面無表情,一直在打量這個少年督主,年少居高位,為明帝所寵,自是有手段,聽聞善拳腳,不懼生死,在太原督戰時身先士卒勇不可當,又聞殘忍嗜殺,人送屠夫外號,當真是眼前這人畜無害滿臉笑意的少年,還是說傳言隔山跨海變了味。
“聞督主大人拳腳無雙,末將斗膽想一睹督主絕世風采”席間一將領開口說道,諸人皆起哄。
吳三桂微笑不語。
小太監笑意盎然,看那將領道“難不成要本督耍趟醉拳給你看”。
“督主大人竟擅醉拳,末將寡聞,有幸開眼界”那將領不知真假的笑道。
小太監且了一聲,翻個白眼“當本督前門玩雜耍的了么”
不敢,不敢,諸將趕緊正色道。
“也罷,今兒開心不與你計較”小太監正了正身子“本督不善酒,此時已有醉意,便是想耍也耍不起來了,不過”說著一指副席正在狼吞虎咽的吳中“那廝是本督隨侍,亦是手下敗將,爾等若有膽便尋他過招,凡贏他一招者,賞銀百兩”。
百兩可不是小數目,變臉吳三桂也側顏,諸將趁著酒興更似打了雞血,一個個擦拳磨掌。
“督主,卑下若贏了,是不是也能贏那百兩銀子”吳中一抹嘴巴,站了起來。
“自是一視同仁,對吧吳總兵”小太監看向吳三桂,笑的很是天真。
吳三桂暗罵一聲直娘賊,拉老子下水,臉上卻是微微一笑“督主說的是,這樣吧,本將再加百兩,各憑本事,誰贏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