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過招從不拖泥帶水,眨眼之間二十招已過,兩人皆有中招,吳三桂氣息已亂,開始大口喘氣,吳中面紅耳赤,額頭已見細汗。
再來
吳中大喝一聲,一記崩拳直沖吳三桂臉面。
啪的一聲,一道身影閃入,常宇一腳踢開吳中的拳頭,硬接了這記猛攻,兩人皆退一步,吳中一臉疑惑。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握手言和算平局如何”小太監微微一笑,看向吳三桂。
“督主”吳中不服,低聲喚了一聲,卻被小太監一個眼神震懾住嘴。
吳三桂臉色一紅,拱手抱拳“吳侍衛勇猛無敵,三桂自嘆不如”說著又對小太監一笑“傳言不虛,督主果真也是個大高手”。
哈哈哈,小太監笑顏頓開“咱家的高手,莊稼把式而已”。
從相見至此一直笑臉相迎,談笑自如,即便被麾下挑釁看似順水推舟,卻是借此立威,不顯山不顯水,卻有顯得高深莫測,耍的一手好太極,此子心計極深。
吳三桂也笑了
小太監長途跋涉又不勝酒力,被安置在總兵府一個獨院歇息,卻不知此時城中有關他和宮字營的各種傳說已如長了翅膀傳遍了寧陽這個邊關小城,各種添油加醋傳的神乎其神。
后府內,暖意融融,吳三桂赤著上身,一人正在用藥酒涂抹幾處淤青,身側幾個心腹愛將面色凝重“將軍,這小太監來者不善啊”。
“有勇有謀自是不善,再者奉皇命前來督軍怎可能是泛泛之輩”吳三桂似笑非笑“聞他在太原運籌帷幄,破賊于城下,李自成被他打的落荒而逃,若此事沒被夸大,他倒是有本事的人,倒也能助本將一臂之力”。
話是這么說,就怕傳言夸大,這些死太監都是虛榮的很,喜歡給自己臉上貼金,又好大喜功,散步謠言制造聲勢又恰恰是東廠最擅長的手段,冒功之事可不鮮見。。這小太監到底是有真材實料還是蠟燭銀槍頭還不好說呢。
就是,那監軍曹永剛來之時不也是那德行不過這小太監倒無曹永剛來之時那副裝腔作勢,耀武揚威。
所以大人才說這小太監心計深啊。
部將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
“闖賊數十萬大軍圍城,最終潰逃,他一戰成名回京,他得罪京城勛貴無數,那些人布下天羅地網想至他于死地,他活蹦亂跳出關了,夜遭山賊襲擊,單刀赴會,賊潰,他大搖大擺到了寧遠,你們覺得這都是巧合,還是他運氣就真這么好”
“更何況,他的確武技不凡,他那隨侍的吳中勇猛無人可敵,一拳當有數百斤,他一腳卸力,身法快速迅猛,只此一看便是有真功夫”
眾人聞言皆臉色凝重。
“也罷,眼前敵情當重,小太監督軍若有真本事如虎添翼,若是個草包那就如曹永那般供著即可”。
曹永是朝廷派到寧遠的監軍,常宇曾經太子之口上書撤回各地監軍,內閣對此時極力贊同的,但奈何崇禎天生疑心太大,對各地將領不放心,適值明末這個大環境若無內官監視他更是疑神疑鬼,所以即便下定決心孤注一擲,但也僅僅撤了有數的幾地監軍,如宣大,但對著關外之地,他終是下不了決心,說撤但卻遲遲不動真章。
常宇側臥榻上,醉眼迷蒙。
吳中雖已明白常宇中斷比試的深意,但對失了五百兩的賞銀一直耿耿于懷,那可是他之前一輩子都賺不到的巨款啊。
“你覺得吳三桂武力如何”小太監依舊閉目假寐。
“神力無敵佐以武技勉強能入一流,比之督主略勝半籌,不過三十招內卑下可讓他起不了身”吳中一臉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