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大門一關,三人面前擺著一張寧遠周邊地形圖,出自小太監之手。
崇禎是個甩手大掌柜,一句話常宇督軍邊關,糧食自己弄,兵自己東拼西湊,除了唐通的八千人馬,要飯似的把神機營的五千人馬要來,然后一個口信,李巖帶著萬余降卒千里馳援,到山海關又把高第顯擺的騎兵給強奪過來,加上吳三桂的寧遠軍,現在手頭上有兵近六萬,和摻了水份的清軍兵力想必已不是太懸殊。
但是,寧遠城小,更不放不下那么多人馬
最遲明日,神機營的人馬也回到,七日內李巖的大部人馬也會趕來
眼下常宇面前就有兩個難題要解決,第一,兵往哪放,第二糧草供應及儲存。
袁督師當年僅有二萬兵馬,每開戰時他在城上指揮以火炮和弓箭遠程壓制清軍后陣,然后祖大壽和滿桂出城短兵血戰,以此戰術最終退敵。
而如今小太監學先賢之戰術,并且改良為真正的里應外合,他要在城外駐兵,且不止一部
守可里應外合,攻可讓清軍首尾難顧,駐軍一部或可被清軍圍而殲之,但多駐幾部人馬在外,相互照應,清軍想吃可就要擔心磕著牙,同時也可把糧草分儲各部,緩解城內擁堵。
但駐軍多處,清軍也可各個擊破,倆年前清軍便是如此把松,杏,塔,三城這么端掉的,讓明軍的防御網徹底崩潰。
“松杏塔,三城是死的,而本督的人馬是活的”常宇輕笑“并且除了宮字營外,余下各部人馬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泄露行蹤”。
看來小太監開始玩詭計了,唐通和吳三桂相視一眼,卻疑惑這冰天雪地的,一支人馬動輒上萬,何處可藏。
行軍布陣哪有不吃苦受累的,那種為了打一場伏擊戰潛伏十天半月風餐露宿的例子舉不勝舉,這點苦都受不了還打的的仗,紅軍兩萬五千里累么,小鬼子為了伏擊國軍在山中半個月吃冰渣子苦么
何況,常宇手頭現在就有一支對爬山鉆林情有獨鐘并習以為常的人馬,李巖部。
唐通和吳三桂心中頓時明悟,怪不得小太監為何千里迢迢把李巖部調來,原來他早有計劃,甚至可能在接到圣旨的時候,心里已經開始盤算如何應敵了。
果不其然,常宇指著地形圖開始給二人盤出自己的作戰計劃。
“一旦把清軍引過來,首先可打一場突襲戰,清軍猝不及防必然會吃了悶虧,而這一場小勝利可用來振奮軍心,至于這場突襲戰怎么打稍后再議”。
“眼下重點是和多爾袞撕破臉皮后,清軍必然攻寧遠城,以清軍慣用的戰術,攻城前必然先斷其后路支援,所以,,”常宇的手一指寧遠西南“多爾袞要斷寧遠和關內聯系,必然會在寧遠和山海關之間布下一支人馬”。
“中后所,督主是說在咱們在中后所布下一支人馬,防止清軍斷后”唐通心神領會,吳三桂卻皺眉。
中后所,也叫中后所城,即后世的綏中縣,清朝時有個別稱叫紗帽城,不過此時就是個千戶所用來屯兵,又因去年被清軍掃蕩過,衛所破明軍被殺四千余,被俘數千,如今幾等于一個廢墟。
“中后所幾為廢城,置兵少難堪大用,置兵多分散我等兵力,且兩地相隔百里首尾難顧且清軍若逐個擊破又何異松錦大戰時的松,杏,塔,”
吳三桂的一番話說的三人面色凝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