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在帥帳前望著西山方向久久,然后返回帳內坐下,看著面前的一個年輕人“此番若能入關取了明廷,便放你回朝鮮”。
年輕人臉上一喜“明廷早深陷泥潭難以自拔,攝政王文韜武略,此番必然能取代大明坐擁天下”
多爾袞嘿嘿一笑“待到那時本王論功行賞,你朝鮮炮兵在前年之戰功不可沒,此番還需再接再厲,待我大清取了明廷天下,你便是朝鮮王”。
年輕人立刻俯首謝恩。
沒錯,年輕人便是年僅二十歲的朝鮮昭顯世子相當于明朝太子七年前大清入侵朝鮮把他和其弟鳳林大君相當明朝王爺掠為人質,平日軟禁在沈陽,戰時帶在軍營,倒不是怕他跑了,而是以此施壓朝鮮借兵攻打大明。
在松錦大戰時,皇太極就把他兄弟倆隨軍軟禁,朝鮮不得已遣炮兵協助清軍攻打明朝,朝鮮炮兵剛開始感恩當年明朝抵擋豐臣秀吉的入侵,不愿意打明軍,戰時往往發空炮,故意打偏或者朝火藥里故意加水等等。
后被清軍發現后斬了不少人,又令滿軍穿朝鮮兵服裝轟擊明軍,讓明軍痛恨朝鮮兵,甚至出現殺朝鮮兵的賞銀遠遠高過清軍的情況。
之后,朝鮮兵也就破罐破摔了,開始真心協助清軍,在松錦大戰時候立下汗馬功勞。
而昭顯世子李汪同音同意打不出那個字一開始國破家辱加上又是大明的藩屬國,當然是痛恨大清的了,但十三歲就被掠人質,七年間清朝有意拉攏,早已在他心中種下了另一顆種子,開始親清成了二鬼子,這也是為何在大清入關后第二年放他回朝鮮后,他爹毒殺他的真正原因。
李汪被掠七年,中間有兩次回國歸省,每次回去時都是他長子代做人質,一次是四年前,一次是今年正月,此番剛回來就隨多爾袞出征,同行的還有的他的朝鮮炮兵。
多爾袞在帳中給小李子畫大餅,實則心思還在西山,差不多一炷香功夫過去了,怎么沒點消息傳來,心下有些著急。
卻在這時一騎來報,尼堪遣兵二百入山不久,聞殺伐聲,后久侯不出,遣人查探,行數里后在谷口見兩百尸體堆積如山
多爾袞震怒不已,立刻提兵兩千親至西山。
尼堪和阿巴泰料定山中明軍不會那么輕易讓他們進去,少不得一番廝殺,但卻沒料到結局是一場屠殺。
兩百余人,一個沒出來,全部被殺,尸體殘缺不全堆積如山,把谷口堵得嚴嚴實實,去山中查探的清軍回來匯報時兩腿一直抖個不停,何曾見過如此慘無人道的殺戮
明軍何時變得如此殘忍殘暴,不得而知。
但他成功把清軍的大佬們激怒了,那種可平天地的雷霆之怒。
震怒之下,尼堪親自領兵一千入山,阿巴泰坐鎮山外又令散兵從險峻之處攀登探路企圖迂回圍攻。
大軍剛入山不久,多爾袞便領軍到了山腳點將臺,阿巴泰近前把前后詳述一遍。
多爾袞臉色鐵青,能在那么短時間內,幾乎沒什么大動靜把兩百人吃的干干凈凈,只有一個可能,兵多將廣,山中伏有重兵。
阿巴泰深以為然,因為先前他聽到零星火槍聲,響起前幾日伏擊他數千火槍手不由渾身一顫,原來真的躲在山中。
但他們是如何生存的
多爾袞現在不關心這個,只關心他們將要怎么死
天黑之前必須進山剿殺這支明軍,否則天一黑,前功盡棄,多爾袞下了死命令,又加派人手,從其他地方攀山開路,一時間漫山遍野皆是清軍身影。
就在這時突聞遠處鼓聲大震,卻讓多爾袞一驚,寧遠城上的明軍竟然開始擂鼓,聲若雷鳴,遙傳十余里。
怎么滴,要趁機出城開打么
怕你個求,多爾袞正憋著一肚子火無處發泄,恨不得和吳三桂廝殺一場呢,見其擂鼓,又擔心城中明軍趁機偷襲,隨即傳令三順王之一的尚可喜把他的天助軍出營在寧遠城西布陣嚴防城中吳三桂異動。
當年得知尚可喜投降,皇太極大喜高呼,天助我也,隨即命其軍為天助軍,這支人馬在尚可喜的帶領下,可謂戰功赫赫,手中沾滿了明軍的昔日同胞手足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