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臣大驚,前來相勸,以為皇上得了失心瘋,再不然便是得了噩耗,南邊賊軍破了保定府,逼近京城了北邊韃子打下寧遠城入關了
正不知所措間,崇禎帝突然破涕為笑,大呼“歷年大捷,歷年之最啊”隨即把密信示眾。
群臣紛紛圍觀,隨即一臉愕然,轉眼難掩驚喜,形態若狂,比之崇禎帝有過而不及。
寧遠大捷寧遠大捷,寧遠大捷
可為何崇禎帝說這次確實歷年之最啊
其實,雖都為大捷,卻相差千里。
十八年前,袁崇煥守寧遠一戰成名,朝野狂歡,皆以大捷奔走相告,但實際上這場大捷僅是戰略意義上的勝利,畢竟明軍在那時已多年未打過勝仗了。
若論實際上的勝敗則有待商榷了,畢竟那場大捷是清軍主動撤走的,明軍斬敵僅二百余,絕非史書記載那樣“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
這個數字絕非杜撰,而是根據后來袁崇煥為麾下請賞上報的斬敵人數,也和清軍統計傷亡撫恤數字相吻合。
更現實的是,努爾哈赤攻寧遠城不得,轉而攻海中屯糧基地菊花島覺華島島上漁民及士兵一萬四千人皆被殺光。
你殺敵二百余,人家殺你萬余
到底那一場誰贏了。
可眼下這場勝利卻是實打實的,捷報上說,斬敵近萬,燒其大營,得戰馬軍備輜重不計,潰敵十余里,斬殺清將羅洛渾
斬敵兩百和萬余的區別自動撤退和潰逃的區別。
崇禎如何能不喜,諸臣如何能不驚。
“經此一役,我大明邊境數年間得安”首輔李邦華淚眼朦朧,舉著那份密信,雙手發抖“吳三桂此番當有封爵之功啊”
“吳三桂此戰調遣有度,殺敵有功不假,但諸位可別忘記了,常宇在此戰中才真是立下汗馬功勞先誘敵,再伏敵,運籌帷幄皆出其手,身先士卒殺敵無算,他才是首功”崇禎掩言臉上激動。
諸臣聞言,面面相覷不語。
“爾等就是看不得內官出頭,論起本事滿朝文武可有出其右,朕尚未對他大封大賞呢爾等便是這等臉色,著實讓人心寒”
諸臣皆尷尬不已,紛紛岔開話題“皇上眼下還不是開心的時候,南邊賊軍逼近”
“皇上,若不趕緊調常宇南下,他既那么會打仗”
崇禎冷哼,出力的時候倒想著他了
承蒙不棄,更加努力感謝支持的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