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開始輿論反攻。
“不過以訛傳訛的謠言罷了,絕對是有人故意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端本宮內李明睿給太子說與此事時,朱慈烺拍案而起怒斥這時流言蜚語“他忙于應付剿匪,且其向來低調絕不會如此口無遮掩,定是那些和他有罅隙的人故意制造謠言,企圖置他與漩渦之中”。
李明睿微微點頭,他是朱慈烺的心腹,較之外臣對常宇多熟悉,知道這是個悶聲發大財的主,喜歡背后搗鼓事,極少露臉,而且他的確和很多勛貴有過節,不排除是有人故意潑臟水制造事端。
這些人恨不得讓他身敗名裂啊,朱慈烺咬牙切齒道,心中卻歡呼,牛逼,罵的痛快,他自然知道這事常宇干的出來。
“一派胡言”
皇極殿內,崇禎怒喝“栽贓嫁禍而已,你等也信”
殿下內閣李邦華,左都御史施邦曜,兵部右侍郎兼京營總督王家彥及駙馬都尉鞏永固等一眾重臣神色各異。
崇禎帝本是召幾人議事,中途都察院御史丘祖德數人提及此事,頓時引得朝堂議論紛紛,崇禎帝聞言雷霆大怒。
“常宇為朕內官,一向能為人低調,何時張牙舞爪過,爾等諸臣除了道聽途說外哪個親眼所見,親耳多聞過,更何況他曾力薦諸位匡扶大明,何來辱罵文臣之舉他若真的恨爾等入骨,又何必舉薦”
崇禎帝的話讓李邦華等人心中稍安,雖未全信,但想想也是,殿內數人皆為當朝重臣,可十之八九都是當初常宇暗中經太子及鞏永固等給崇禎帝力薦而上位的,這點他們多少也聽過些風聲。
可是今兒西郊圍觀者上千,總不至于是空穴來風吧。
李邦華等人雖對內官,特別是東廠持敵對態度,但常宇這個人他們并不是很排斥,一來常宇低調,從未和他們正面發生過沖突,二來幾人上位也有他在背后推波助瀾,第三,常宇戰功赫赫,太原退敵,關外潰敵,隨便一件拿出來都是諸人所不能為的。
但假若東廠真的又要走魏忠賢那條敵對路線,他們倒也不慫,剛萌芽的小小嫩葉想要和數十年的參天大樹爭高下
“此等流言,休得再提,諸位皆國之重臣,心思當放在國事上,眼下災荒不斷,賊軍肆虐當與朕同心協力應付這天災人禍,而非受人蠱惑,行那口舌之辯”。
崇禎帝態度明確又強硬的要把這事壓下去,李邦華等人雖心下略有不甘,但也不好在為甚,畢竟只是道聽途說,在場的沒人親眼見常宇罵街,若一直追究下去,倒顯得小氣了,何況崇禎帝最近一段時間,不管是手腕和態度都較之往日強硬多了許多,他們也不敢硬懟。
罵的好啊,罵的痛快啊,常宇呀,常宇,你可吧朕想罵的,不敢罵的全都罵出來了,百無一用是書生,文人誤國無用皆可殺啊崇禎帝看著殿下一種文臣,心中覺得十分解氣。
王承恩匆匆從殿外進來,在崇禎帝耳邊低語數聲,但見崇禎帝眉頭一挑,掃視諸臣一番,低聲說了句,王承恩便有匆匆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