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糧食短缺,干點活還管飯甚得民心,干勁也十足,僅休息一個時辰又開始熱火朝天筑建工事。
至晌午時,有斥候來報城北二十里發現數千人馬,賈外熊知是李巖到了。
李巖隨常宇關外一戰成名,翻身洗白了不說,得益也最大,當然最讓感覺到達人生巔峰的是竟然面圣了,這對于一個落魄書生不得已從賊的他來說,簡直沒有比這更值得夸耀的榮譽了。
賈外熊對李巖說不上喜歡,并非因他賊人的身份,小太監一直給他們幾人說李巖智勇雙全,是少得的將才,讓他們多親近,幾人也照做了,在關外戰事結束的那幾天幾乎天天黏在一起喝酒吹牛逼切磋武藝。
李巖的博學多才文韜武略也的確讓幾人很是欽佩,可是吧,這貨一張嘴就是各種禮義廉恥,孔孟之道,啥玩意以德報怨,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和為貴巴啦啦吧的聽的幾人翻白眼,轉頭就學給小太監聽。
都知道小太監最厭文人,罵他們只會耍嘴皮搬弄是非,實無一用,李巖也算是文人,但常宇卻甚喜,聽了他這話哈哈大笑,只說學他點好的,至于這種廢話聽聽便罷,記住這個世界永遠是弱肉強食,沒有理可言,以理以德也服不了誰,這個世界只認拳頭,誰大誰硬誰才有理,別人才會服你千百年來朝代更替,哪個不都是拳頭硬的坐天下,若用那一套咱們何必浴血奮戰,讓那幫文臣去和韃子講理去得了。
李巖奉命慢行和后邊的紅娘子始終保持十里距離,這是常宇針對賊軍故意而為的心理施壓戰術,有沒有效果暫時不知。
三千先鋒騎兵到來,讓定興變得擁擠不堪,李巖皺眉,后邊還有大軍萬余,這小小定興根本容不下,左右也無合適駐守之地,東北固安距離太遠戰略意義不大,正西六十余里是易縣,也太過偏離戰線,前方五十里外的容城和徐水一來城小,二來距離保定太近,只要駐兵隨即就會被賊軍大軍摧毀,眼下唯一還能駐兵的便是后方的二十里的新城縣今高碑店市新城鎮
新城雖小但距離近,若有戰事調遣救援方便及時,李巖便決定后續部隊進駐新城。
“除卻你部尚萬余人馬尚有神機營五千,新城那彈丸之地根本裝不下”賈外熊覺得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而且建立防線應該是東西一條橫線,你這成了豎著一條線也不成啊。
哪知李巖微笑道“裝的下,說著一指城西和城南的拒馬河道,青草綠水養馬正肥,不扎營可惜了”。
賈外熊一驚“你還要在城外扎營”
李巖點頭,又聳聳肩“東西皆無城可駐,如你所言防線又不成豎,這兩翼必然要駐軍”說著一指正南數里外的拒馬河“那就是道天然防線,豈能讓賊輕易過來”。
賈外熊潛意識中不贊同李巖這種做法,百里外就是賊軍數不清的大軍,在野外扎營太容易遭襲,無險可守一個不慎就會被破營,可是李巖說的也是事實,以目前情況這來看這是最佳方案。
最終賈外熊還是應了,除了別無他法外還有就是李巖軍銜比他高,雖說他是常宇麾下嫡系,畢竟只是一營統領,而李巖卻是朝廷正兒八經的封的將軍,且其部隊被崇禎帝賜名“正義軍”這種殊榮非一般將領可比,實權雖不是一方總兵,但名頭不遜。
也就是說此時北線防務權已被李巖全面接手。
求票,求收藏關注各種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