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入城休整不過片刻卻緊急集合,令城中百姓略顯驚恐,諸鄉紳尋李巖聞訊,李巖未隱瞞直言韃子大軍即將兵臨城下,眾鄉紳大駭“韃子來官兵若走了誰來保護我們”紛紛哀求李巖不要走。
“本將若在城中,韃子必然溜走則誤了督主大計,此萬萬不可,且眾人鄉親亦不用擔心,韃子此番過境絕無時間亦無心思破城,諸位只管緊閉城門堅守不出便可”
一番細說,才算穩定民心,李巖又將傷兵留下托城中百姓照顧,這些傷兵亦可協助鄉勇守城,百姓欣然接受。
寅時,李巖率部出城,直奔正南而去,同時撒出大把斥候,緊盯正北清軍動向,他已作出死守防線的準備,一定要拖到小太監和周遇吉的兵馬合圍全殲清軍,否則這大半個月的準備就是個笑話,一切努力皆付諸東流。
決心是堅定的,現實是極其殘酷的,李巖麾下此時能戰兵馬不過數千,香河附近無險可守如何抵擋清軍數萬騎兵的沖擊
龜縮香河城中固然可保性命,但清軍卻可大搖大擺的跳出包圍圈,此舉不光壞了常宇大計,李巖最終也會落個畏戰,不戰而逃的罪名被下詔獄。
當真要不惜一切代價將麾下兵馬拼光了么,可即便拼光了也未必攔得下清軍,一向足智多謀的李巖此時頭疼不已,他只能盡人事聽天命,盼望常宇和周遇吉能早早趕來。
或許不用力拼
李巖突的腦中靈光一閃,小太監常說韃子強悍不可硬碰,此番兵力懸殊,自己絕非韃子對手,硬碰之下或許一個照面就被韃子沖垮,損失慘重不說還沒起啥作用,倒不如給他來個賊軍只擅長的狗皮膏藥打法不與其正面作戰,但死纏著不放,如此即便攔不住卻能拖住,只待小太監和周遇吉的兵馬至,則萬事大吉,雖說以數千纏住數萬必然也是損失慘重,但效果卻大同。
打定主意后李巖便將計劃給自己的兩個部將秦松旺和高亓說了,二人聽的仔細,連連點頭表情卻十分凝重,因為都知道不管李巖有何應對之策,都避免不了一場苦戰,甚至有可能是一場有去無回苦戰。
“將軍,怕是咱們從賊時也從未遭遇這般嚴峻形勢吧,也從未有過此等決一死戰的決心”
高亓苦笑,李巖輕斥道“休得胡言,此一時彼一時,當年誤入歧途禍國殃民,如今既為官兵則當盡心盡力救民為國也算是贖罪,諸位切記,今日所為不光是為為國為民亦是為吾等自己,李巖不才亦必然與諸君并肩作戰共生死,吾不負諸君,萬望諸君亦不負我,即便此戰馬革裹尸亦不憾也”
麾下諸將聞言皆是動容,抱拳道“與將軍共生死”
諸將眾志成城決心一戰,那接下來就是用什么戰術來纏住清軍,京畿地處平原一馬平川極利騎兵作戰,清軍可將其騎兵優勢發揮到淋淋盡致,李巖想以數千兵馬不管是攔還是纏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還是要利用地形,天曉之時李巖部回到先前伏擊之地,也就是城南十余里外的某處密林河畔,于一眾麾下開始商議布局。
香河地勢雖無險可守,但其境內河流眾多,大河小溝橫豎交叉,若利用這點分兵各處伏擊亦可緩沖清軍騎兵之優勢
這邊窺破多爾袞企圖的李巖敲鑼打鼓各種預警著手布置應對,而數十里外窺破常宇計謀的多爾袞,卻拔營急行,以尼堪為先鋒,尚可喜為副率精騎八千輕裝快行,余下各部護輜重殿后,同時急令外圍掠劫的各部人馬緊急回歸合兵南下。
而這時的常宇還在數十里外呼呼大睡,絲毫不知李巖此時已取代他正和多爾袞掰手腕
夏日天亮的快,清軍連夜拔營急行,先鋒兵馬更是快馬加鞭,以多爾袞猜測明軍先前大敗阿濟格,此時極有可能會入香河城休整,若趁機將其圍困在城內,皆萬事大吉,連打都不用打了直接跳出圈外,所以嚴令尼堪和尚可喜急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