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清軍入關時候李自成正南撤,然后一路被追殺丟盔棄甲狼狽至極,一路所獲失十之六七,更不聞清軍入關之事,但若其渡了河探明清軍入關之事,誰能保證其不再來一次東征
所以必須在黃河畔駐兵盯梢
這一點便是稍后朝廷也會想到的,此時不過李慕仙先一步提出罷了。
常宇自也能想到此處,但是卻一點兒都不想讓高杰幾個駐防,其一,若李自成卷土重來,這幾個貨未必就出力攔截,其二,其部軍紀渙散形同賊匪,駐守當地百姓則遭殃了,以他之意最好是走哪帶著他們,這伙人才不敢無法無天。
駐防最佳人選非周遇吉莫屬,無論其在山西的人脈還是影響力以及熟知當地地形無人能出其右,且其敢打敢戰
然而周遇吉卻要隨他追剿清軍,但山西不能無兵防守
“事無絕對完美,便令高杰等部兵馬防守山西,待得將韃子驅走后再調防如何”李巖建議,諸人附議。
常宇微微點頭,山西不可一日無防,而高杰部雖是禍害總歸能嚇唬一下賊兵,況且他此時也無誘餌調其前來打援,即便他們同意發兵打援,這千里之遙等他們到了,都已猴年馬月了
最多三日便有闖賊渡河西去的消息傳來,那時候朝廷必然也想到山西駐防之事,若由他們一番扯皮后粥都涼了,所以常宇決定立刻遣人回京上報朝廷,以兵部下調兵令,讓高杰部駐守黃河沿岸,以防賊軍卷土重來。
常宇受命為難之間,戰功顯赫,加上兵部大佬史可法京營總督王家彥甚至首輔皆對其有善意,所以當下他的提議朝廷十之八九同意,且他們很愿意有人來頂雷,畢竟出了啥問題有常宇背鍋,他們落的旁邊看笑話。
沒錯,這時候的朝廷就是這么個尿性,別說大臣如此就連崇禎也是這鳥樣歷史上李自成揮刀北上京城時,朝廷里還在撕逼到底要不要吳三桂入關救援,這么簡單的一件事,楞就是沒人敢站出來,內閣的陳演,魏德藻就是一直拖著不辦,為啥,就是為了怕擔責啊,一旦吳三桂入關,山海關外的寧遠必為清軍占領,崇禎帝必然會拿他們背鍋,此事可參照每當南下入關便有大臣被拉去菜市口,比如陳新甲等
那明明皇帝一道圣旨就可定的事,崇禎為何就不主動下旨呢,他也不想擔責,否則日后內閣天天讓他罪己詔,天天罵是你下旨讓吳三桂入關的,現在寧遠丟了吧
君臣就這樣踢皮球怕擔責,結果把大明賠進去了。
所以現在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一邊碎嘴著小太監的不是,眼紅他建功得寵,一邊又暗喜,這貨真是啥事都喜歡出頭,啥雷都往自己身上攬。
扶明錄
扶明錄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